快樂的味道︱陳永陸

王家衛第一齣電視劇《繁花》熱播,除劇情、演員甚至黃河路引起話題外,估唔到仲令多道九十年代美食爆紅,其中船王炒飯、仙鶴神針、乾炒牛河都係由香港傳到上海,可見當時滬港文化互為影響。

香港麥當勞行政總裁黎韋詩(左)。

事實上,飲食文化能反映一個地方嘅變遷,香港五十年代茶樓、冰室、大牌檔等食肆林立;後來工業發展,大批男女出外工作,為解決午餐問題,包伙食大行其道。直至七十年代,本地經濟核心逐步由製造業轉移向金融和專業服務,工作節奏更急促,標榜「快靚正」嘅快餐文化逐漸形成。

我由一九七三年開始喺中環「搵食」,當年快餐店如雨後春筍,其中麥當勞喺一九七五年落戶銅鑼灣百德新街,當時兩、三蚊一個漢堡包,一蚊一包薯條,俘虜唔少年輕人胃口。時至今日,香港分店超過二百五十間,成為本地快餐龍頭之一。最近我同香港麥當勞行政總裁黎韋詩(Randy)傾偈,由歷史講到今日新口味。

由市場策劃主任蛻變為企業舵手,全因兒時一個難忘嘅「麥記」生日會,令Randy長大後決定加入麥當勞,為更多小孩創造快樂童年。佢大學畢業後曾任職微軟同Nike兩大巨企,不過童年夢想始終未滅,故於一九九八年從黃頁搵到香港麥當勞總部電話,毅然自薦後獲市場部總監接見,就此與麥當勞結緣。

當時適逢麥當勞大力開墾中國市場,Randy一入職便肩負開荒牛責任,出任中國區市場策劃主任,走遍一二線城市,主力將西方快餐文化引進內地。其後於二○○五年回流香港,晉升為市場策劃總監,逐步踏上青雲路,成為香港區麥當勞首位女CEO。

本地餐飲市場競爭激烈,尤其過去兩年市道下行,汰弱留強情況更為顯著。而麥當勞作為全港最大快餐品牌,卻能逆市跑出,旗下應用程式用戶超過四百五十萬人,其中一百二十萬人次屬活躍用戶,係全港最多人用嘅餐飲程式。Randy指數碼轉型係大勢所趨,公司早於八年前已推出一站式APP,結合優惠、預先點餐同食物資訊等多項功能,現時用戶更可用APP捐款和抽獎。

麥當勞版圖遍布全球一百多個國家,超過三萬間分店,雖然係連鎖餐廳,但各國餐單都有所不同。如日本有鬆餅漢堡,印度有薯仔漢堡,而扭扭粉同港式奶茶則為港區獨有菜式。有見咖啡市場日益壯大,去年香港區就宣布麥當勞咖啡「退休」,改由McCafé即磨咖啡「接棒」登場,成功引起市場熱話,其中新產品「厚椰奶鐵」推出首月即破銷售紀錄。

提到「走塑令」,Randy指公司早於二○○八年已推動綠色營運,先後推行走飲管、交易無紙化、走塑餐具等,去年更開設全港首間LEED零碳認證餐廳。不過要達致全民減碳,佢深信環保教育先係關鍵所在,因此過去三年積極聯同Baby Shark推出環保圖書系列,為地球「麥麥」行多步。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