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樂的好客之道 │ 楊立門

怎樣重振香港曾經十分輝煌的旅遊業,在疫後這兩年間一直是社會各界和輿論的焦點。旅遊不是太空科學,有張嘴的都能說上兩句,中央大員也加上一句焦點模糊的「香港無處不旅遊」,特區政府和業界一時間手忙腳亂,頻頻出招。

最近展開的「好客之道」運動便是一項立意良好,但缺乏實質內涵的活動。政府之前也曾發起過旅遊業的禮貌運動,但正所謂「今時今日」,這種教條式由上而下的禮貌運動,未必收效。記得當年的經濟環境不差,遊遊業界部分員工的服務水平不理想,可能與學歷和培訓不足有關。但幾十年後的今天,香港前線員工服務態度差的問題,可能有更隱性和深層的原因。

小紅書天天有海量香港旅遊餐飲帖。

經過疫情和大動亂,香港社會嚴重分裂,一些最不愉快的人選擇了離去,但留下來的人也有怨氣,加上經濟低迷,物業和投資市場不振,令致香港人一般都不快樂。根據一項世界一百四十三個地區的「快樂指數」排名,香港已連續幾年下跌,現在跌至第八十六名,新加坡是亞洲最高,而內地的排名也比香港高得多。大環境是這樣,聚焦服務業的話,行業人手嚴重短缺,十個瓶八個蓋,我們每天到酒樓餐廳都能體驗侍應不足的情況。服務不佳,業務便難有起色,老闆更不願多僱人手,如此惡性循環便不斷延續。要把這循環斬斷,政府唯有把輸入外勞的關卡進一步放鬆,讓前線員工有喘息的機會,消消他們的怨氣,服務才能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另一個隱性的原因,是不少香港人仍對內地的人和事抱有很大的偏見和傲慢,以前還是單純地瞧不起而已,自內地人「發迹」後,便多了一重不屑,和一種源於自卑的自大。以前不去內地的年輕人今天都向現實低頭,紛紛北上了,我認識的一位年輕朋友雖經常到深圳消費,可是他仍然堅信「他們用的全是地溝油」。最近和一位經營茶餐廳的朋友飯敘,整晚聽他數落內地客沒水平,容讓孩子們不斷打翻飲品食物,連累員工清理善後;一些來打卡的網紅態度高傲挑剔,之後還要給負評。這些行為或許是真事,但不可能是內地客的典型,服務業的人員形成了這樣的看法,必定影響他們對內地客的服務態度。難怪中央政府的中國旅遊研究院在最近的調研指出,香港業界應「傳遞更多真誠、善意、平等和溫暖,全面修復內地遊客對香港的信心」。

我希望香港的服務業從業員,可向日本的同行取經,即使對某些客人有意見也不能有半點流露,招待亦要一視同仁,無論心情有多壞,對客人也要和顏悅色。做到這點,便自會有一份因為堅持專業而獲得的愉悅。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