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意銷售細節「負責任投資」愈發重要

美國聯儲週三會議紀要顯示,官員首次降息時間持審慎態度,多數官員態度並不急於減息、提前降息的預期,但美股持續強勢。週三道瓊斯指數收漲0.13%,納指跌0.32%,指數普500指數漲0.13%。

全球主要股指在勇創歷史新高,但內地一款名為「雪球」的投資產品卻出現「爆倉」,據傳內地知名名人明星都損手。「雪球」產品的本質與當年令全球投資者損手爛腳的累計期權及台灣近年的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TRF)的背後理念相近,是投行跟客戶進行對賭。機制上,若市況出現極端狀況,投資客戶很可能會本金全無甚至「輸突」而被銀行追討欠款。

由於該類產品一般為專業投資者等級或高投資風險的投資產品,其後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再向客戶銷售或建議客戶作任何投資。由於投資者認知、消息及時間的偏差,往往在收集資訊及風險評估上多少存在偏差。故此,投資者在決定投資或理財前至少應該對市場、產品、投資理念和操作技巧有所了解,讓自己具備管理財富、配置資產的能力,進行「負責任投資」,對投資及理財信仰必須嚴格對待。

早前,香港高等法院就發生一單私人銀行客戶控告大型歐資銀行德意志銀行香港分行及其客戶經理的事件。雖然該名原告有名有姓有地位,但從香港金管定義區上來說,該名客戶幾乎是一個典型的弱勢顧客。

客戶因機構職員「失當」仍被追討金額?

綜合市場公開資訊,案情主要關於一名來自台灣的名門家族成員控告德銀疏忽、德銀職員錯誤客戶貸款及處理資金,結果資金被失踪,後來該職員遺失,德銀其後發現相關事件,但仍向客戶追討相關貸款,因而客戶向該名職員及德銀起訴,同時就客戶經理可能在香港報警求助中「潛逃」。

首先,該原告李先生及其家族成員是德銀的長期客戶,全家人在德銀需要了多個戶口,事件中的後衛是德銀指派給李先生及家人的客戶經理。過去十多年,該客戶經理持續安排李氏利用家人的其他戶口進行贊助以取得銀行貸款,而且貸款額不斷加大,最終最高約超過3800萬美元。

雖然相關的貸款條款中,列明資金僅可用於「投資」、「投資德銀金融產品或經德銀批准的其他投資」,如非用於投資目的的「資金轉移…應其他德銀同意」但相關資金卻有部分資金疑被轉出至其他戶口投資其他非德銀投資產品。

客戶經理建議留信、更改地址要留神

事件中的關鍵點,是事件接近十數年,但為何客戶會毫無察覺?原因是該客戶經理利用建議使用留存信(保留郵件)、將存信寄至郵政局至客戶經理指定的住宅地址等安排,同時未按李氏要求將主要出事戶口的信寄回台灣期間,客戶多次對原告表示相關投資經理表現穩健,原告在德銀戶口的結餘穩定。

對於留信等安排,香港金管局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因處罰時出現了一些針對銀行的投訴舉報線索,以防止有詐騙及詐騙,對於留信其在《防止私人銀行及財富管理詐騙及詐騙》通告中,講明信函留存安排欠被系統。相關數據可能因「無法及時更新其資金及投資交易而隱會導致未授權交易被隱藏。」同時「…更改客戶地址亦應有獨立程序進行批准及批准。…統籌適當的工作分隔。…要按既定的政策及程序進行定期檢視”,尤其是…居於香港以外或長年的「脆弱客戶」…但凡有可疑可能涉及刑事成分,認可機構應及時向警方及金管局舉報」。

由事件從表面上看,一般人看來難以置信。相信事件正在調查中,作者當然也不方便評論事件的調查內容,因而誰是誰非,當然要同時等待各個被告以及上述德銀的抗辯或者作為投資者,即使信任投資或客戶理財經理顧問,在購買產品或進行理財規劃時,也要三思而後行,必須了解其中隱含的風險,其中其發生的概率微乎其微。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作為投資者,資產是重要的,加強投資人保障措施更是不時檢討及優化的重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