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級自有公論 打壓山雨欲來

近月興起有關香港是否已變成「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相關字眼據報首先出現於內地微博,當時可能只是為求博出位的一時戲言,所談論主要是香港創業板而非主板市場。但經過其他「博主」不斷翻炒加熱;一些內地旅客在港交所門前「打卡」時,順道在小紅書揶揄及自娛幾句;還有那些致力唱衰中港的西方反華媒體渲染發酵,竟慢慢形成了一股看淡、以至貶斥香港金融市場的國際熱潮。

因內地博主把「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一說不斷發酵,令港交所成為內地旅客「打卡」熱點。

本刊之前也對香港金融市場現況,作出過不少善意的警告和批評,包括建議港交所與證監會改變「大雞唔食細米」心態,放寬對本地中小企及一些新興市場企業的上市門檻,簡化和加快審批程序,重建由創業板轉主板的機制,適時再調低股票印花稅等市場交易和營運成本,以及加強打擊金融詐騙活動等等。惟事實上,雖然港股近年的市值、成交量與新股上市數目有所回落,但大部分數據仍排在區內、以至全球的頭幾位,距離「遺址」之說相差萬丈千里遠。

在另一邊廂,美國評級機構穆迪近日接連調低了對中國和香港的信貸評級展望,再次為「遺址」論火上加油。不少評論已指出,雖然內地經濟有所放緩,對外面對美國的貿易和科技制裁,對內亦有內房與地方債務問題,但所謂的放緩仍有着超過百分之五的增長率,好過絕大部分歐美先進國家。世銀等多家國際財金機構,早前還特意上調了對中國的全年增長預測,比官方看法更為樂觀。

受到內地經濟放緩與港人北上消費等因素影響,港府最新估計香港全年增長率為略高於百分之三,雖然稍遜於年初的預測,但依然高於英國的百分之零點幾和美國的約百分之二。再比較三者的公共開支、赤字及儲備水平,以及政府、企業與個人的負債和壞帳比率,穆迪給予美英高於香港的信貸評級,明顯是存在偏見和有悖常理,難免令人質疑當中帶有政治動機。

港人與港府毋須為這些網上戲言與抹黑評論而自亂陣腳,妄自菲薄,但同時亦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而不思進取。誠如長實創辦人李嘉誠早於三年前預警,全球市場環境正「山雨欲來」,呼籲各方投資者早作準備。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勢力,對中國的圍堵打壓勢將接踵而來,包括在必要及可行情況下,不惜犧牲美國在華與在港投資者的利益,大力壓抑,以至摧毀、取代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港府要繼續強化自身的金融基建,一方面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亦要維持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保持資金、資訊與人才自由流通等國際特色。官員與市場人士要改變過往「重西輕東」的心態和視野,加緊開發與中國友好的中東、東盟,以至中亞、非洲等新興市場的合作和發展機遇,突破西方圍堵,自立自強,並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