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經濟持續疲軟,據一項全美商業房地產調查,截至今年九月止十二個月,當地平均寫字樓空置率達一成三。一般認為經濟下行會拖累寫字樓租務,而共享辦公室則可受惠。不過作為共享辦公室巨頭嘅WeWork,卻剛於上月向美國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共享工作間「錢」景再次引起市場關注。
雖然WeWork隕落,但本港共享辦公室需求卻有增無減。
WeWork一度係美國含金量最高嘅獨角獸,二○一九年市值高達四百七十億美元,如今跌落神壇,有人歸因於共享辦公室潮流不再,不過我覺得公司錯判入市時機至係致命傷。WeWork於疫情前過度擴張,以二房東形式承租大量商業樓面,可惜疫後租金大跌兼退租潮湧現,截至今年九月,旗下樓面空置率多達三成,長期租賃負債高達一百六十億美元。
WeWork早於二○一六年進軍香港市場,高峰期多達十二個營運點,大部分位處黃金地段,其中曾以逾五百萬元(港元,下同)月租銅鑼灣商廈,涉九萬平方呎樓面,雄心可見一斑。惟其後因資金緊張,公司喺三年前已甩手大中華業務,改由中資私募基金摯信資本接手,以特許經營模式管理中港台據點,故不受今次破產風波影響。
雖然一大巨頭隕落,但本港共享辦公室需求卻有增無減。過去三年疫情,在家工作和混合工作模式興起,加上經濟不確定性增加,陸續有企業轉租共享空間,以靈活控制營運成本。共享辦公室租期普遍能按月計,租客完約退租相對簡單,合約期內轉房亦可安排,靈活性較高。
以全球最大共享辦公室營運商IWG為例,單計今年,已在港連開四個共享辦公中心,共涉近七萬呎,分布於銅鑼灣、灣仔、旺角同鰂魚涌。為迎合中小企所需,IWG更引入兩個低檔品牌,以細單位為主,無前台服務,只提供Wi-Fi、小型茶水間及共用空間,租金相對便宜。據一項租務顧問統計,IWG目前在港共有二十一個據點,市佔率超過三成;而喺疫情期間,集團多度承接WeWork棄租單位,其中頂手金鐘全幢商廈,共十八層樓面,可謂一雞死一雞鳴。
上月有一份季度房地產研究報告,提到本地第三季甲級寫字樓整體空置率達一成五;平均租金按季下跌百分之二點三,平均呎租約五十四點一元。其中港島區租金走勢最為遜色,跌幅超過百分之六,傳統寫字樓市場有萎縮跡象。
商廈租賃市況疲弱,有老牌發展商轉戰共享市場。如華懋集團上年夥拍共享辦公室品牌the Hive,將旗下中環華懋大廈四層樓面轉為共享工作間,涉萬七呎樓面。而中環大地主之一置地,早喺二○二一年疫情高峰時,已騰出中環公爵大廈兩層樓面作共享工作間,截至今年第一季,項目出租率已逾九成,反映轉型奏效。不過共享工作間模式容易複製,要突圍而出,推動租客共享創新成果或者係下一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