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生活生態圈是關鍵

這篇文章要把夜經濟的關鍵寫出來。最近政府推出了「香港夜繽紛」等系列活動,並且鼓勵商場延長營業時間,支持廟街提升格調,讓市民在晚飯後還能夠逛一下街,多一些活動可參與一下,使香港的旅遊業復甦。一個特色景點,就像是飯後甜品一樣,當然是好的舉措,但卻不是根本性和長久之策。

夜經濟的核心元素其實是夜生活,而非「夜消費」,更不會是逛商場。逛商場和購物的話,在日間可以了,為何要在夜間?很多遊客喜歡在夜間逛夜市,是因為夜間街道的夜市有獨特的風味,與逛商場是不同的。至於大量的一次性大型盛事,終究是一次性,能否重塑市民的夜生活模式,也是很成疑問的。

重複一次,夜經濟的核心元素是夜生活,為甚麼很多港人認為香港的夜生活被深圳比下去,就是因為深圳擁有較為精彩的「夜生活生態圈」,遊客在深圳,可以在凌晨時份去按摩、卡拉OK、酒吧、打電玩、逛書店,到處都是可吃夜宵的餐廳,喝了酒還可以輕鬆安排「代駕」,這樣精彩和完善的夜生活生態圈,不但吸引到本地人,還吸引到遊客,流連忘返。

有人說,香港一直以來也是不夜城,香港的夜生活一直也很有名,為何在通關後不但吸引不到遊客,甚至連本地顧客也流失了,導致香港夜生活圈陷入生意不斷下滑,質素不斷下降的惡性循環?筆者之前也說過了,香港的夜生活圈過去十年八載基本也沒有甚麼變化和突破,內地卻不斷在進步,超前香港了。再深一步說,為甚麼內地的夜生活圈會超前香港?我認為有三大原因:內地的規管相對寬鬆、地價租金較低、市場較大。我就舉一個例子,落馬洲口岸旁邊,有一家很受港人歡迎的休閒洗浴按摩店,樓高四五層,裏面有卡拉OK、電玩、按摩、洗浴、餐飲、電影觀賞等服務,聽說能同時容納好幾百位客人,這樣的大型綜合式休閒會所,以香港的法規、地價租金及市場規模,有可能複製嗎?市場規模及地價租金不是香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至於在規管方面,香港有沒有條件修改法例,適度寬鬆,以支持香港夜生活生態圈的發展?

多說一句,維多利亞港夜景是香港的招牌之一,從尖沙咀望去港島,在灣仔北至中上環的建築群之間,總有一大片的夜色是特別黯淡,就是政府總部及立法會大樓。政府能否裝飾一下,讓政總及立法會在夜間也能夠點亮起來,使到港島北至中上環的燈飾群更加協調,東方之珠的夜色更加精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