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年代,高級政府官員和政治人物除了盡責勤奮、政務嫻熟這等基本功夫外,還要向市民展示一個親民、貼地和人性化的形象,不少更選擇在社交平台或私人的IG和小紅書專頁暴露一下自己的私生活和軟性一面。這做法無可厚非,但要非常小心,做得好可以增添親和力,弄不好會予人不務正業之感,得不償失。
在這方面,適用於政治人物(如問責官員和民選議員)的尺度,相對於公務員理論上可以寬鬆一些,但香港人普遍把他們歸為同一類,因為他們都是拿政府薪水或津貼的。此所以先前的「立會好聲音」要臨時取消,一來是政務專員歡送宴的火頭還未熄,二來是現屆立法會議員民眾基礎薄弱,除了幾個積極曝光發言的議員外,一般市民未必覺得他們特別勤於議政,但他們卻有時間籌辦演唱會,還掛正立法會的旗號,絕對是扣分而不是加分。
至於在公務員架構內的受薪人員,就更必須謹言慎行了。外國和內地的公務員,都是頗為faceless的,使命只有一個,就是盡責把分內工怍做好,之後無論是寵是辱,都留給政治領導們領受好了。香港的情況有點特別,就是屬於「政治任命」的官員不多,高層公務員也不時要出來面向大眾和傳媒。
羅淑佩是陳卓賢忠實粉絲。
大部分公務員視此為畏途,因為知名度對公務員的升遷或考勤沒有直接幫助,但有些高官卻似乎很享受鎂光燈和大眾的眼球,也許他們在事業上較為進取,不甘於畢生只當一名公務員,而是以晋身為政治家為目標吧。我任職公務員時,雖然有媒體對我的私生活有興趣,但我堅持不會對傳媒談自己的私事。
一位最近曝光率頗高的高官,向傳媒自爆是一名男團藝人的忠實粉絲,日前偶像在機場開工,她全程在旁「應援」,還被媒體捕捉到,事後她的部門表示那天(九月九日)是周末,不會評論首長在公餘時間的活動。這個回應本來沒問題,但事件發生的日期卻頗為不幸,因為前一天世紀大黑雨襲港,特首剛號令政府總動員去做善後復常的工作,據報先後出動了超過一萬名公務人員。事件中的高官或許已經指揮好一切部門的善後工作,之後才去追星的,但公眾看到的只有後者而沒有前者,眼見為實,官員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便不免要打折扣了。
這正是公職人員向人坦露自己私生活的風險所在:你以為沒問題的事,受眾不一定認同。在今天網絡時代,四處皆是悠悠之口,社交網站上的一段帖文、一張照片,隨時會惹來網民無端的謾罵與批評,完全不用講理由,你趕不及刪掉的話便很快瘋傳。官員也是人,在公餘有自己的消遣、七情六慾,十分正常,但最好不要告知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