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病呻吟 | 黃劍峯

臨床常遇到一類病人,每次到診室就滔滔不絕訴說自己的病狀。最近一個病人說自己失眠,然後說有些頭痛,接着手痛、腳痛、腰痛。我問她胃口怎樣,她說無胃口,但胃有點不適,肚子亦有痛,後來說到抽筋、麻痹、眩暈、反胃,其訴說的症狀不下三四十個。我將此類病人所述的為「無病呻吟」症狀。

病人實質是犯了情緒問題,情緒若受困擾(如抑鬱、焦慮),很多時先反映在身體上,最常見是胃病、出疹、頭痛。不過有更多病人會自我感覺周身不適,主因是身體對不適的耐受程度降低,他們會不自覺誇大病情,例如飯後有些胃氣,病人會覺得是反胃;膝有些痠痛,會說為痛至舉步維艱等,將輕微不適,無限放大,於是症狀一籮籮。

中醫將這情況歸入「鬱症」範疇,從疏肝解鬱,養心安神方面着手,並先考慮病人首一二個提及的症狀作為治療重點,如上述病人為失眠和頭痛,其餘症狀暫不作處理,根據這個方式治理,很多時能收到良效。

西醫有個病叫疑病症,又稱為疾病焦慮障礙,是一種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患者過度擔憂自己患有嚴重疾病,即使醫學檢查結果正常仍無法消除其焦慮。病人常頻繁就醫、要求重複檢查。中醫將此病歸入「鬱症」,都因情緒曾受衝擊所致,治療上除用藥之外,也須作心理輔導。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