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視「濕氣」為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影響氣血運行。濕氣的入侵可能導致疲倦、四肢沉重、頭昏腦脹,甚至出現皮膚濕疹、關節疼痛等問題。全年都要祛濕嗎?祛濕的重點在於因時、因地、因人調理。
中醫認為濕氣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來自環境,比如梅雨季節、居住環境長期陰暗潮濕。內濕則是你自己「養」出來的,如吃太多生冷食物、熬夜、缺乏運動等。濕氣一旦入侵,會讓你感到沉重、疲倦,甚至影響脾胃功能,讓你食慾不振、大便黏膩。
祛濕並不只是吃喝的事,還需要全方位調理。飲食上可以多食用健脾祛濕的食物,如薏米、雲苓、白朮、扁豆等等,並避免過量攝入生冷、甜膩食物。適當運動是祛濕的重要手段,如散步、瑜伽、太極拳等溫和運動,有助促進氣血運行,幫助濕氣排出體外。艾灸也是中醫推薦的祛濕方法,通過溫補陽氣,能有效驅散濕邪。
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樣不可忽視。保持室內通風乾燥、不熬夜、不貪涼,減少濕氣累積。中醫強調「治未病」,與其等到濕氣纏身再處理,不如從日常點滴做起,保持脾胃功能的健康運行,讓身體自動排濕。
總的來說,一年四季都需要關注祛濕,根據季節和個人體質靈活應對,讓濕氣無機可乘,才能保持身體輕盈與健康。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