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力不足跟「缺席腦癇」之別 | 陳以誠

讀小六的明志一向健忘易分心,考試成績差,最近老師投訴他上課發白日夢,不答問題。明志媽媽見呈分試在即,急忙找醫生,問是否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ADHD)?事實即使只是專注力不足(ADD),沒有過度活躍,也影響學習和生活。

醫生像醫家偵探,找病因,除了ADHD,要辨別其他疾病,例如缺席腦癇(absence epilepsy)一種全身發作的腦癇:有發白日夢般偶發性失神,空白凝視「缺席」徵狀,卻沒有暈倒抽搐,可被誤判專注力不足。

若病童有過度活躍和衝動,當然和「缺席腦癇」臨床表現有別,腦癇症本身不會有過度活躍病徵;然而這兩種病可以一齊出現。

專注力不足症病徵全天候持續,在各種環境都一致,但「缺席腦癇」在突然腦電波不正常發射才會失神,出現好像缺席absence的徵兆,空白凝視「發白日夢」是偶發,或由深呼吸引發,持續10-20秒,發作時沒有意識,卻打斷注意力,過後注意力便會恢復。

專注力不足病人意識到周圍環境,但難以集中亦會健忘,「缺席腦癇」發作期間病童不能意識到周圍環境,也無法對刺激做出反應。

專注力不足多動症多有家族歷史,常出現在童年時期,可持續到成年,也可以成年後才診斷專注力不足症。

專注力不足多動症會因為持續學習不佳而自卑,情緒障礙,特別是衝動和抑制障礙可導致行為問題和犯罪,對學業、工作表現、人際關係不利,出現工作、婚姻和家庭問題。老師和家長要對病童體諒及包容,才可正面引導成長。

「缺席腦癇」在8-15歲病發,當患者在治療後,腦電圖EEG正常,並3年內沒發作,藥物可慢慢停止。

兩者都能以有效安全的藥物治療(要留意避免副作用)。歧視、標籤及污名化是更大的傷害。

專注力不足多動症有非藥物治療,心理輔導,教學策略輔助,團隊合作幫助學生及父母,也有長鏈脂肪酸帶磷脂醯絲氨酸輔助劑,可有效幫助患者。

「缺席腦癇」發作時,短暫的注意力缺失,有時會被誤認為是專注力不足多動症,導致誤診。臨床評估,腦電圖能準確診斷。

若同時患這兩種病,必須要制定治療計劃,同步解決專注力不足多動症和腦癇,選擇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少的適當藥物,以及協助學習。

我們治療的不是一種或兩種病,而是醫治個人:患有兩種不同疾病的病童及其家庭,提供有效、安全醫理,全面提供整體治療和個人護理。

醫生評估明志確認有專注力不足,也做了腦電圖證實他患上「缺席腦癇」,對症下藥,他便停止「缺席」,也更專心。

注意力不足症和「缺席腦癇」有重疊病徵,但不同疾病,有不同臨床表現。醫生了解其關係,準確診斷,有效治療,幫助病童和家長全面評估,制定適當療程,孩子便有快樂童年。祝大家新年快樂,充滿精彩發光的明天。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