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濕疹改善脾虛為本 | 鍾啟福

如何才算是濕疹?濕疹並不會傳染,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其特點為痕癢,紅疹對稱分布,有滲出傾向,慢性病程,易反覆發作。據統計,香港現今約有100萬人受濕疹困擾,而香港兒童患上濕疹的比率更是亞洲之冠。有見及此,今期就同大家講解一下兒童患濕疹這個問題,好等父母們對此症了解多一些,疑慮少一些。

濕疹是香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痕癢非常,令人難耐,有很多人患上濕疹後病情反覆,都是因為每次短期用藥膏治標,而忽略了防治這個環節。此外,長期使用類固醇或會令皮膚結構變薄、變乾及失去彈性,令孩子的皮膚色素變沉,影響外觀。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理論之中一個重要的思想,其內容主要為「未病先防」 和「既病防變」兩個方面。

中醫角度,由於小兒有「脾常不足」的特質,臨床發現濕疹兒童較容易出現脾虛體質。脾失健運,則容易導致食物和水濕運化功能發生了障礙,引致濕濁留在體內,容易化成濕熱或濕毒而形成皮膚濕疹。

對於濕疹急性發作階段,出現皮膚紅疹,甚至滲水的小朋友,家長可以用三黃洗劑、金銀花或馬齒莧洗劑,冷洗患處以減輕痕癢程度。皮膚外在護理方面,皮膚乾燥結痂,或無滲液者,應以保濕為主,可外塗紫雲膏、豬油膏等滋潤保護皮膚。

在濕疹穩定期,我們可採用健脾除濕的辨證思路,以鞏固患者的體質,達到減少發作為目的。對患濕疹的小朋友,必須採用內外合治,以達到根治疾病為目的。當體質調節過來,過敏狀態便會得以改善,這樣才能做到控制好濕疹的最終目的。

健脾祛濕能改善脾虛的體質,而相關患者在飲食上,宜戒食生冷、凍飲、雪糕、薯片等垃圾食物。配合運用健脾化濕的中藥,如茯苓、白、砂仁、薏仁、懷山之類,既能健脾,又可祛濕。

護理事項

1 避開致敏原,如:雞蛋、奶、塵蟎等。

2 戒食濕毒食物,如:海鮮、燒鵝、牛肉、羊肉、糯米等。

3 沖涼水不能太熱。

4 要穿着純棉衣物。

5 避免劇烈摩擦和抓癢皮膚。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