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食藥、「生嘢」或「割嘢」?|趙麗如

我有很多中年朋友。一次,低我一班的中學師妹J跟我聚舊,甫坐下,她問:「Hi Bonnie,很久不見,好嗎?」我說很好,反問她。她爽快:「還可以,我沒有食藥、『生嘢』、『割嘢』,托賴托賴。」

我禁不住大笑,覺得那「三沒有」的金句非常精警,亦很配合小師妹的語出驚人性格,她只是未問我「你的乳房還在吧?」、「和丈夫生活協調嗎?」……

按小師妹的中年三部曲,以後中年界的問候語可能變成:「很久不見,最近有『生嘢』嗎?」、「太太好吧?希望她沒需要『割嘢』」、「Uncle 好嗎?還在吃藥嗎?希望沒有吃太多!」等。

這中年三部曲太真實又太殘酷了吧!

我環顧朋友圈,過了35歲後,開始吃「三高」藥,即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的長期藥的朋友越來越多。過了40歲,更多了人再加定期服用膽固醇藥。又有部份人吃情緒藥、糖尿病藥、安眠藥等。

至於「生嘢」,最普通當然是生瘤、鷄眼、痔瘡、腎石、癌症等各種奇難雜症也有。於是,求名醫介紹的電話、私訊或短訊的交流屢見不鮮,跟發出長輩圖相距不遠。

「生嘢」之後,順理成章是「割嘢」:乳房、各種各樣的瘤等。割完的終章是放一個較長的病假或離職,甚至搭「兩蚊車」進行本地遊。我的一位中、晚年男性長輩,鼓起勇氣去割眼套,再把割出來的物體放在玻璃瓶內的防腐劑再置於客廳中,像小擺設一樣供朋友觀賞。我看後忽發奇想:應該重新裝修那房子,把所有由身體「割」出來的,當成私人珍藏展品供諸同好。

對,如果上述的中年三部曲也避得過的話,已經很幸運。原來,到了某個歲數,你會學懂對人對事要求低了、更知足、更關注健康。

另一群組在談染白頭髮、買護腰背的坐墊及傷了膝蓋的事。我越聽越覺得好笑,細緻程度似足大家也很想瀏覽各自的病歷、X光片,甚至是藥單,再加上個個也是專家,還有更年期的二三事。

健康就好!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