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的繁華中,殘障群體的聲音常常被忽視。近期,歌手鄭智化在社交平台平台上提及“殘障人士出行”,引發公眾關注。許多人意識到,出行、觀影和尋求心理咨詢等日常需求,對殘障人士而言,常常需要反復呼籲才能被看見。
35歲的趙紅程,網名“大程子”,是名網絡博主,主要與大眾們分享殘障人士的真實生活。
自2019年起,她便開始定期與心理咨詢師溝通,治療複雜性創傷後應激障礙(CPTSD)。在這個過程中,她也曾遭遇過誤解:“殘障人士不就該更堅強嗎?怎麼還需要心理咨詢?” 這樣的疑問經常讓她和許多殘障人士不得不為自己的需求辯護。
過程中,大程子也逐漸明白,心理咨詢並非“治病”,而是和自己和解。她開始重視自己的感受,意識到尋找無障礙衛生間和渴望平等待遇是屬於合理的需求。正如她常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都是最珍貴的能力。”
然而,現實中的障礙遠不止心理調適。中國約有8500萬殘障人士,但在城市街頭,他們的身影並不常見。無障礙設施的缺乏,使得生活中的簡單事情變得複雜。就好像大程子出門前需確認目的地是否有無障礙衛生間,在外時又會擔心是否會給他人帶來不便。此外,路人的目光和社交場合中的自我懷疑,也使她感到焦慮。

在為基本權利努力的過程中,大程子感受到一種沈重的“歷史感”。她曾將生活的不幸歸咎於殘疾,渴望咨詢師給出“殘障綜合症”的標籤。然而,咨詢師引導她關注自己的感受,讓她意識到自己是一個值得被尊重的完整個體。她開始勇敢為自己爭取權益,主動聯繫相關部門,分享經歷,傳達“我的感受很重要,我值得平等對待”的信念。
如今,大程子的視頻繼續更新,越來越多的殘障人士從她的故事中獲得力量,人人都在逐漸理解“平等”的真正含義。她的探索不僅是個人的,也是所有殘障人士追求自我認同和權利的共同見證。每一次為正義發聲和努力包容,都在鋪就“向光而行”的道路。
正如大程子所言:“不管是什麼身份,我們都該朝著光走。擁抱真實的自己,才能實現心裡的夢想。”這份“光”,需要每個人共同點亮,讓更多人走出陰霾,邁向明亮的未來。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心理閃光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