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計劃好最近3個月去3次台灣,為了看3幅書畫珍品。黃公望《富山春居圖》、蘇軾《寒食帖》、顏真卿《祭姪文稿》,將於不同時間在台灣故宮博物院展出。書畫作品每次展出都是耗損,所以展期短間隔長,下次不知幾時再見,且行且珍惜。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100周年、台北故宮60周年,慶祝大展叫「甲子萬年: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院慶特展」,展品清單裏便包括已近9年沒展出的黃公望《富山春居圖》(無用師卷)。
這幅「山水畫第一神品」作於600多年前,然而今日遊富春江,仍可依稀認出其山水地貌。很多文物都曾歷劫重生,此畫亦有故事,話說收藏家吳洪裕想以它陪葬,千鈞一髮之際其姪從火中救出燒成兩截的畫卷,佔原畫85%的一段後稱「無用師卷」,斷開的一小幅叫「剩山圖」,後者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富山春居圖》無用師卷在台北展出至11月18日,睽違10年的蘇軾《寒食帖》於20號接力。此帖既是書法珍品,亦為東坡「黃州寒食詩」原稿,有着雙重藝術創作的份量。其時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於生命低潮觸景傷情,為《寒食帖》加上東坡人生寫照這層意義。寒食節有禁火習俗,《寒食帖》卻宿命似的惹火。此帖曾藏於清宮,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險遭焚毀;後流落民間再遇火災,雖又逃過此劫,卻在手卷下沿留下火灼痕跡;之後輾轉被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購得,翌年關東大地震菊池所藏字畫幾乎全數被火燒毀,幸得他冒死從烈火中救出,《寒食帖》才得以保全。
《寒食帖》元旦後撤走,1月14日「行書天下第二」顏真卿《祭姪文稿》上場,於嘉義故宮南院展出。6年前在東京展出我訂不到票,這次該能彌補遺憾了。顏氏一門忠烈,顏季明於安史之亂被安祿山所殺,後顏真卿尋得姪兒頭顱,極度悲憤中一揮而就,寫下字字泣血的《祭姪文稿》。全篇200多字,卻有超過30處塗改,加上情緒激動顧不上蘸墨,枯筆疾書寫出飛白,既有層次亦具感染力。
與《祭姪文稿》同展不同期還有范寬《谿山行旅圖》、郭熙《早春圖》、李唐《萬壑松風圖》,北院則有懷素《小草千字文》等。另一特展「千年神遇—北宋西園雅集傳奇」則有米芾《蜀素帖》、黃庭堅《自書松風閣詩》、東京國立博物館借出的李公麟《五馬圖》等,3個月去3次台灣,絕對值得!(IG: tamkeiho)

黃公望的《富山春居圖》被譽為「山水畫第一神品」,作於六百年前,與很多文物一樣,曾歷劫重生。

《富山春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蘇軾的《寒食帖》既是書法珍品,亦為東坡「黃州寒食詩」原稿。

「行書天下第二」顏真卿《祭姪文稿》全篇200多字,既有層次亦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