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海事工房 從工業碼頭到藝術殿堂│陳祖泳

最近到澳門旅遊,參觀了澳門海事工房,令我印象深刻。位於澳門南端的海事工房,見證了昔日造船業的熱鬧歲月,如今經過一場活化工程,搖身一變成為澳門當代藝術中心,成為城中新文創亮點。

這個活化工程保留了原有的木樑與鋼窗,開闊的展覽空間與自然光線彼此呼應。據知藝術中心定期舉辦各類當代藝術活動,吸引本地及國際藝術家來尋找靈感和駐足創作。活化工程不僅限於建築本體,周邊的戶外空間亦充分利用,澳門當代藝術中心出面一片空地成為寵物公園,成為附近居民和遊客帶着小孩來玩樂。除了寵物公園,周邊還設有幾輛風格獨特的美食車,為參觀者提供多樣的美食選擇,豐富整體休閒體驗。

近年,澳門政府推動經濟多元化,積極減少對博彩產業的依賴,拓展文化、創意、旅遊與休閒產業,致力打造一座宜居宜遊、適合發展文創經濟的新型城市。活化海事工房正是這項策略的重要實踐之一。政府也希望藉由培育新旅遊熱點,將旅遊資源由舊城區與賭場區向更多元的區域延伸,透過發展新景點、舉辦特展及國際藝術節等活動,吸引更多本地及國際遊客,帶動周邊商機,促進文化交流與城市活力。

今年適逢澳門兒童藝術節,法國著名插畫家塞爾日·布洛什(Serge Bloch)帶來了色彩繽紛、風格幽默的作品展。展覽分為兩個部分,除了海事工房的展覽外,另一部分則在澳門文化中心同步展出,讓觀眾更全面欣賞這位藝術家的多元創作。

展場中一改靜態展覽的傳統,由布洛什藝術代理專門策劃了一大片互動區域。孩子與大人們可以隨心塗鴉、拼裝造型,動手參與布洛什筆下的小宇宙。有趣的是,現場特別設計了多個打卡點,無論是巨型卡通人物,還是書頁般可穿梭的大紙框,都讓人忍不住用手機記錄。

這些社交媒體熱門元素,讓展覽在小朋友笑聲與拍照聲中,變身一場好玩又好看的藝術嘉年華。這些活動,很值得香港借鏡。

▲經過一埸活化工程,海事工房搖身一變成為澳門當代藝術中心。

▲今年澳門兒童藝術節亮點節目——「線條魔法:塞吉.布洛克的繪本遊樂園」,家長和孩子可以在互動區域隨心塗鴉。

▲展出作品「紅鼻子變變變」。這類巨型卡通人物可愛吸睛,令大家忍不住要打卡。

▲還多許多從繪本中走出來的角色供大家欣賞拍照。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