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由電影節發燒友舉辦的「邁克李回顧展」中,重新上映了《赤裸裸》的修復版本,主角約翰尼與辦公樓的保安討論「未來是否真正存在」的命題:「你認為想像未來能讓現在變有趣,這樣是活在過去,讓你痛苦的是未來——未來就像蘋果裏的蛆蟲。你忍受不了現在,現在沒有甚麼不好。現在很好,很完美、十分甜美,現在唯一的問題是它根本不存在,因為現在就是未來、未來就是過去,全部都一樣。一種存在和消失的過程。」在日記上寫下的文字,其實已經成為了過去;其中的細節都是被修飾和蒙蔽了的。對於現在所發生的事情,只會被未來所記錄下來,然而未來就是現在——每一個現在也就是過去。
大館當代美術館於近日舉辦的「河原溫:自由之律,律之自由」為先鋒概念藝術家河原溫逝世後的全球⾸個⼤型回顧展,其中展出了以明信片、電報、⽇曆等的通訊⼯具作為創作媒介的作品;透過追溯藝術家在世界各地的⾜跡,重塑人們對於時間與存在的理解。以⽩⾊文字於單⾊背景畫下當⽇的⽇期、每天收集的報章剪報,《今天》系列把河原溫的存在實體化,並展示了作品的地點與社會狀況。屬於藝術家私人的明信片和電報,同樣亦以《我還活着》、《我起床》、《我遇⾒》及《我去過》作品系列等 ,為時間帶來個⼈而隱秘的視⾓。
《百萬年:過去》及《百萬年:未來》為記錄了長達⼀百萬年的⽇期的作品,場內則以現場朗讀形式呈現,其中由表演者與志願者輪流讀出⽇期。觀賞者在展覽所看見的日期和曾經發生過的事情,就像是直接窺探每一本赤裸的日記,甚或是坐在隔壁桌偷聽別人的對話的時刻。作品中並沒有直接的敘事與透露其中的細節,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一天曾經發生過某一件事情,而人們是永遠無法知道事情的全部。在打開信封的一刻,內裏藏着的只是一張沒有寫上任何東西的白紙。人們會否願意拿起紙筆,寫下屬於自己的故事?
「河原溫:自由之律,律之自由」
日期:即日至8月17日
時間:上午11時﹣晚上7時(星期二﹣星期日)
地點:大館賽⾺會藝⽅⼀樓展廳及F倉 香港中環荷李活道10號
▲《今天》系列,1966–2013,塑膠彩布本、手工紙箱,許多內含剪報,尺寸可變。(圖片:大館,Kitmin Lee攝)
▲河原溫1978年12月訪港期間的創作,包括《我遇見》、《我去過》、《我起床》、《我閱讀》、《我還活着》與兩幅日期繪畫,以及兩張河原溫在文華東方酒店房間內的相片。(圖片:大館,Kitmin Lee攝)
▲《我閱讀》,1966–1995,布面活頁夾,附塑料書套及印刷插頁。(圖片:大館,Kitmin Lee攝)
▲《我起床》,1968–1979,文字以橡皮圖章蓋印於明信片,尺寸可變。(圖片:大館,Kitmin Lee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