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膨脹的時代裡忘記了「我」 《搖滾芭比》搖滾電音炸裂劇場 | 簡淑明

憤怒的一吋的能量把搖滾與憤怒炸裂劇場

《搖滾芭比》的魔力是無法言喻的,由當年首次在紐約搖滾變裝酒吧Squeezebox的舞台上演出,隨即於紐約外百老匯首演後,它的音樂瘋魔了樂迷與劇迷。它的威力不至在美國發酵,劇情被改編過成電影,也被搬上過英國、秘魯、澳洲、韓國及台灣的舞台上演出。韓國的版本更多次由香港人熟悉的韓星曹政奭擔綱演出。劇中主角Hedwig雖算是一個悲劇的人物,但他無怨無悔,認識自己,探索自己再重新上路,這份果敢與勇氣,成為了觀眾迷醉不已的一部分,今天終於有機會在西九欣賞香港版本的《搖滾芭比》。

可能是承襲《搖滾芭比》多年來都在不同地方上演此劇的傳統。今天西九文化區的自由空間大盒內,有別於之前的劇場環境,打造了一個嘉年華式的遊樂體驗,先以黑膠唱片DJ派對暖場,播放九十年代的搖滾音樂,觀眾盡情遊戲暢飲,演出結束後,再由年輕世代主持的電音派對,讓不同時空的音樂力量都置於劇場之中。而最重要的,是期望讓觀眾一同去感受主角Hedwig的憤怒。

搖滾芭比正式登陸香港

Hedwig原名叫Hansel,是來自東德小鎮的男孩,他與美國士兵墮入愛河,為與愛人遠走他鄉,他不惜接受變性,並改名為Hedwig。可惜,廉價手術的失敗使她雙腿間留下「憤怒的一吋」,而她亦被前夫狠心拋棄。隨後柏林圍牆倒塌,飽歷苦痛的 Hedwig 想以音樂重新振作之時,卻又再遭遇另一段情感背叛;對方不僅奪走了她的創作,更一躍成為超級搖滾巨星。懷著復仇的心情,憤怒的 Hedwig 成立了樂隊 The Angry Inch,在各地巡演,與舊愛打對台,透過歌曲向觀眾訴說自己的親身經歷。在這段旅程中,她也有她的奇遇,當遇上知音,過去的背叛、復仇、救贖,有否令他們得到夢寐以求的自由……

被愛背叛卻又敢於再愛的Hedwig,這個角色今次交給鄭君熾擔綱演出。鄭君熾的演技與歌喉已是公認的好。跟導演林俊浩談起這個組合,他細訴:「在我的創作模式中係會跟不同人的合作,在合作過程中才能看到不同的豐富性及闊度。由鄭君熾去翻繹歌詞,親自營造Hedwig出來,他投入了他對角色的想像,而設計師的想法也蘊含其中,再加上表演指導陳淑儀也有對角色的睇法放入去,形成了今天一個很立體而有不同驚喜的角色俾到觀眾,這是我很期待的。」

林俊浩形容Hedwig正在經歷一種自我救贖的過程

林俊浩更在改編成廣東話歌詞後找到了意外的驚喜:「廣東話字的力量跟德文很相似,所以當唱廣東話時,係有一種德文本身呈現角色本身的面向及質地出來,正正廣東話吐字嘅力,令他這個角色更加似劇本原著相同。本身這劇充滿不同文化在裡面,正正香港的廣東話語景文化,也充滿著不同文化的叩連,這跟搖滾芭比的宗旨很似。令到我們排這齣劇的時候,能完全消除之前擔心太有翻繹劇的味道,因為找到了香港版的味道。」

第一次接觸,是十七歲那年買VCD,首次欣賞了《搖滾芭比》的電影版。時隔廿三年後,今天,他成為了香港版《搖滾芭比》的導演,林俊浩形容,今年他正如與Hedwig的年紀相若了。站在導演與自身的角度去看,他都覺得搖滾芭比就像在對照着自己,在四十歲的自己如何去看自己。「《搖滾芭比》是一個故事,它不至在吐苦水,也是一個角色,一個很無懼的精神去觀照自己,愛過及被傷害過的歷史,透過呢個過程去審視自己,找到當下的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認識了,探索了,再生活下去,再與其他人交流,這其實是一個自我交贖的過程,也對觀眾也是一塊鏡子,希望讓觀眾重新去閱讀自己及感受自己。」

正如他在場刊的一番話:這個時代,一切事情都變得更複雜、更多面。我們身處於虛擬現實交織的生活,擁有更多資訊、更廣見識,卻也更難真正認識自我。我們經常要說明「我是誰」,同時間卻因為擁有太多可能性,而難以找到能準確安放自己的標籤。於是,我們需要更細緻地拆解 「自己」是由甚麼構成的;那些情感、欲望、幻想、創 傷……如何成就「我」的存在。

Photo by @de_odd @deodd_gallery

音樂劇《搖滾芭比》

日期:5月10-18日

時間:2:30pm及7:45pm

地點:西九自由空間大盒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