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嘩嘩,轉眼來到年尾,2024年這365日真似莊子所講:「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慨嘆完時光飛逝,接住就是「去舊迎新」了。
但你又唔好咁心急,攞起掃把垃圾剷前,先想一下這個「去舊迎新」的意識形態,是否正確無誤?舊了的物事,是否真的一無是處,要去之而後快?
雖有說眼睛生在前面,是因人要展望前方,開拓新事;可是人也可以回頭,就是叫你毋忘過去啊!
所以,要「迎新」,不用偏激的高喊「去舊」!「新」與「舊」,絕對可以共融無衝突。翡翠雕刻這門手藝,便是這樣的一個烏托邦。
翡翠雕刻在行內,有「新工」和「舊工」之分。其判辨在於,雕刻中有否大量使用先進器材。要知道玉匠昔日能運用的工具不多;也不及現在的精密,所以雕刻完成品一般精緻度不高,造型也較平實。
這類作品因工具粗陋,所以刻劃痕跡明顯,線條的粗幼和深淺也不均勻。帶有這些特徵的翡翠雕刻,就是「舊工」了。
而「新工」雕刻,得益於精良器材的輔助,雕製出來的作品,輪廓利落清晰,邊線平滑流暢;在構圖上,亦更繁複仔細,層次分明。
總括來說,「新工」和「舊工」呈現出迥異的藝術效果,「新工」精緻纖巧,能讓你感受到精奇奧妙的獨運匠心。「舊工」則敦厚拙樸,你能從中體驗真率單純的人文氣息。
由於兩者各有藝術價值和賞玩趣味,所以「新工」雕刻的出現,沒有令「舊工」雕刻消失。玉匠們還靈活挪用互補,時而用「新工」展才,時而以「舊工」施藝,翡翠雕刻作品亦由是越富變化和新意了。
新舊既可以並存,但有時候「舊嘅唔去,新嘅唔嚟」,那「去舊迎新」究竟要如何拿捏?我的建議是立條《情感保育法》!
真正《保育法》的內容請問專家,我估計「感情上的回憶和連繫」應不在其中。但《情感保育法》嘛,卻獨以「感情」作依據。當一樣舊物事,能令你平靜的內心,泛起一輪又一輪的漣漪時,這物事,便要受到《情感保育法》保護,是「不能」、「不應」,也「不可」去掉的。
查實這條法例,你早就執行着。看看你抽屜深處,那些筆跡已褪色的「舊」情書、邊緣已泛黃的「舊」合照⋯⋯這些舊物能好好保留着,不正因為你心中有條《情感保育法》嗎?
明白「舊」不一定要「去」,這句「去舊迎新」,小妹就改成「去『壞』迎好」吧!因為壞嘅去咗,好嘅嘢,自然「嘭嘭」聲咁湧埋嚟啦!
2025,wish you 全部「好」 ! (^3^)
2025年,祝大家事事圓順,好事碌住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