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別人容易,認識自己很難 | Crystal. K

每個人的觀點都不同,但我們在某些方面卻有相似之處:一旦確認某件事,就會變得狹隘和主觀。

「聰慧之人對自身充滿疑慮,而愚笨之人卻對自己深信不疑。」

有人說,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但我覺得這並不完全正確。因為不被認可或接納,並不都等於被誤解,事實上很大可能是因其本身在有些觀點邏輯上就存在著問題。

例如,有種人會理所當然地提出請求,卻不理解他人因玩遊戲或買新車而無法滿足他們的要求。一旦堅信自己正確,便會變得執著和自負,難以聽取他人意見,甚至在發現是自己錯誤後也只會先去埋怨外部因素,而不是自我反省。

網路上有位心理學家分享過一個離奇的故事,說是有一個女孩的父親離世了,在葬禮上,她偶看到一位氣質不凡的男子,並對其一見鍾情。沒過多久,女孩的姐姐竟然被人殺害了!結果警方調查後終於鎖定了兇手,然而兇手竟然就是這個女孩。

那她為何如此? 答案竟是她期望再次營造一場葬禮,因為她固執地認為,唯有在她自家人的葬禮上才能夠再見到那位氣質不凡的男子……

看到這但凡是個正常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類似這樣毫無邏輯的差錯卻頻繁出現。

比如有人認為自己已經道過歉了,對方就應當立刻毫無條件地消除成見,一旦對方沒有做出類似回應,就說對方心胸狹窄,缺乏度量。

生活中的挫折,往往是因為我們寬恕自己的過錯而非他人。

在生活中,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魅力和能力,這種情況既讓人可恨又讓人心疼。當遭遇拒絕或失敗時,我們應該反思自己,而不是怪罪他人。換位思考是關鍵,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審視自己的行為,才能更接近真相。

每個人都有無知的一面,只是表現方式不同。當你向十個人表白被拒,或向十家公司投遞簡歷卻沒有回應時,才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要學會從對方的角度看待問題,而不是一味指責。

努力擺脫自以為是的角色,成為旁觀者,審視自己的言行,這樣才能不斷調整和完善自己。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