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飛」的編舞家:謝洛姆.貝爾 │ 劉國業

身形圓潤的中年婦人、坐輪椅的人、傷健人士……你能想像以上的與「美」有所關聯嗎?

法國當代編舞家謝洛姆.貝爾(Jérôme Bel)的《歡樂今宵》就曾在五年前於香港舞台上演類似以上的畫面,運用與舞蹈沾不上關係的素人形象編排出一幕幕猶如思想實驗的表演,每個舞者在台上自信地表演獨舞,他們面上的快樂叫人神往,表達方法大膽得來又風趣幽默,成功動搖在台下觀眾的「審美觀」。即使探討人生以及整個社會嚴肅的話題時,亦能哄得觀眾拍案叫絕,當年觀眾至今或許仍然對這演出記憶猶新。

貝爾的作品不乏思哲痕跡,擅長拆解再組裝表演中的元素。過程中,不免會觸撞到表演的本質,令人重新檢視舞蹈編排的另類方式,在異常中發掘美。

他的作品頻頻滲透着對議題的獨有見解,在創作外亦要求自己言行合一。曾經常現身國際間頂尖藝術場合的他,早在全球表演藝術界因疫情已沒法往海外巡演之前,就已經因為減少自己團隊的碳足跡而實行不再乘搭飛機巡迴演出,改用網上排練的方式與創作隊伍保持聯繫。於2021年面世的新作《謝洛姆.貝爾》創作於他不再飛的時候,作品中亦有關於歐洲盛行「永續劇場」(Sustainable Theatre)等與環保相關的反思。

繼《歡樂今宵》於2019年應香港藝術節邀請到香港上演,其自傳式同名作品《謝洛姆.貝爾》的粵語版本將會在2024年香港藝術節上演,是首次在華語區發表,講述這位在當代舞蹈史上舉足輕重的編舞家在過去半世紀的真實人生經歷,剖白三十年編舞生涯的種種。

貝爾不再飛,也順勢將作品交給當地藝術家代為演繹。香港多媒體跨界藝術家鄭得恩擔任文本導演和翻譯,製作成粵語版本。長期探索表演本質的黃大徽、對自傳式劇場創作富有經驗的梅卓燕,聯手演繹貝爾的一生故事。

深受上世紀七十年代批判藝術思潮薰陶的貝爾,過去三十年不斷對傳統藝術提出質問。將很多事物拆解過後,至今回首將一切黏貼拼合,會否帶來煥然一新的體會?

貝爾的作品不乏思哲痕跡,擅長拆解再組裝表演中的元素。

團隊改以網上排練的方式與創作隊伍保持聯繫。

疫情之前,貝爾為減少團隊的碳足跡而不再乘搭飛機巡迴演出。

黃大徽將聯同多媒體跨界藝術家鄭得恩、梅卓燕,聯手演繹貝爾一生的故事。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