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闊舒適圈│沈慧林

人們時常說要「跳出舒適圈」,嘗試離開熟悉的環境、人事,透過全新的環境,鍛鍊自己的能力、發掘不同潛能,造就更好的自己。對於此觀點,我也是認同的,但我認為與其「跳出」舒適圈,倒不如「擴闊」自己的舒適圈,效果定必更佳。

以我自己為例,在我過去創業的十二年裏,我一直專注於如何把我的陀飛輪腕錶事業做得更出色,我一直思考如何能讓更多人認識品牌?如何為鐘錶這傳統工業注入新力量?如何吸引各人購買品牌的腕錶?

品牌積極與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合作,早前與善學慈善基金聯合創辦人趙曾學韞及排球運動員魏秋月合作推出慈善腕錶。

回想起創業的起點,我拿着腕錶到各大鐘錶零售商推銷,以產品極高的性價比,以及誠意打動零售商,說服他們讓我的產品陳列在店舖內,方便顧客前來參觀、查詢和選購。

最初幾年,因自由行帶動香港零售業的發展,品牌的業績一直穩步升上,可是,近年因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訪港旅客急劇減少,直接影響店舖的銷售情況,令我深深體會到我不能再守株待兔,而是應該主動出擊。我在鞏固香港市場的同時,亦極積參與不同國家的展覽會,尋找合適的代理商,把品牌推廣到中國、日本、馬來西亞、德國等地,開拓多元化市場。

同時,我也意識到僅銷售自家設計的腕錶,將限制客戶群和市場。因此,在研發不同製表技術的同時,我也積極尋求與不同領域的代表人物或品牌合作,把腕錶設計延伸到不同領域,包括超級英雄、影視名人、運動員、動漫等,以激發更多客戶購買和收藏我們的腕錶。

透過品牌,我結識了不同領域的成功人士和具有影響力的傳奇人物,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寶貴的經驗及不同領域的知識,有助我提升企業的彈性和活力,使品牌於不同挑戰中,仍能健康發展。

除此之外,不同行業的傑出人物交流與合作,更讓我拓展了鐘表業以外的新商機。過去幾年,我涉足了桌球學校、地產項目、劇本殺、人工智慧、保險等不同領域。我們互相交流心得,資源共享,利用現有連結,積極擴大人脈以及業務舒適圈範圍。這一切都是透過我本業的基礎,一步一腳印的接觸和發展。

雖然我在不同領域成功與否仍是未知之數,但至少在擴濶舒適圈過程中,我得到了寶貴的經驗、學識及人脈。希望大家都與我一樣,並透過原有舒適圈的連結,盡全力「擴闊」它。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