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2:09 2025-02-09

海鸚(Puffin)擁有亮橙色的喙(嘴巴)和腳,深受冰島人喜愛的國家標誌,以往亦是當地人的傳統食材。惟因氣候變化、棲息地被破壞和過度捕獵等原因,海鸚數量大減,被國際鳥盟列為易危物種,當地人已不再大量吃海鸚。
好奇心驅使,很多遊客都以品嚐海鸚料理為必選項目,因此獵人依舊捕殺海鸚供餐廳作食材。保育團體因而高呼禁食海鸚,亦有組織建議只禁止銷售海鸚肉,既可消除獵人將海鸚賣給餐館的經濟動機,亦可在保留狩獵傳統的同時遏制過度捕獵。但此舉或多或少會影響旅遊業,衝擊冰島傳統,令政府陷於兩難。

冰島的「真國鳥」是矛隼(Gyrfalcon),但擁有亮橙色喙和腳的海鸚樣子可愛,深受當地人喜愛,因而在約定俗成下,亦稱海鸚為「國鳥」。
海鸚一年之中,有八個月的時間是在遠離陸地的開闊海域中生活,以魚類為食,不游泳時就在海面上隨波飄蕩休息。冰島的海鸚數目是全球之冠,島上曾棲息着八百萬至一千萬隻海鸚,佔全球海鸚數量約六成,令當地出現「海鸚經濟」。
冰島人口不到四十萬人, 不論是明信片、恤衫、杯或是紀念品商店的毛公仔, 都找到海鸚的蹤影, 但若要看到真正的海鸚,遊客就必須參加海鸚之旅,到海鸚在夏季聚集築巢的島嶼。
除了生態遊外,海鸚亦是冰島的傳統食材,3 Frakkar是一家位於雷克雅未克住宅區的餐館,供應正宗的冰島美食,然而,光顧的客人不是尋求舒適食物的當地人,而是渴望品嚐冰島獨特風味食品的遊客。

「餐廳最暢銷的是煙燻海鸚胸肉配芥末醬,人們會在到來前打電話查詢有否海鸚肉供應,有些顧客甚至告訴我,他們來冰島只是為了品嚐海鸚菜餚。」作為餐廳主廚兼老闆的史蒂芬.烏爾法臣(Stefan Ulfarsson)說,「我不認為餐廳供應海鸚肉有問題,我更加高興的是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對我們的傳統食物感到好奇,並且願意嘗試。」

對於海鸚肉,有人認為煙燻後味道濃郁,略帶魚腥味,是鯨魚肉扒的完美開胃菜;亦有人指海鸚胸肉吃起來比雞肉更有嚼勁,但沒有特殊的肉味,要數到冰島的傳統特色食法,就是鮮吃海鸚心臟,有「地獄廚神」之稱的英國名廚哥頓藍斯(Gordon Ramsay)就曾在電視節目中生食海鸚心臟。

烹調方法可追溯至中世紀
冰島人狩獵海鸚和烹調方法可追溯至中世紀,當時沿海定居的民眾,主要依靠食用海鸚肉,為的就是生存,但時至今日,當地人已不再大量吃海鸚。
冰島是世界上至今唯一以傳統為由,合法捕獵海鸚的國家。根據冰島環境局的最新數據顯示,二○二三年約有二萬三千隻海鸚被獵殺,主要是由於遊客渴望「正宗」的冰島美食體驗。
根據南冰島自然研究中心數據,冰島的海鸚數量急劇下降,從一九九五年的八百萬隻,到二○二二年的三百五十萬隻,減少超過一半有多。當中除了捕獵等人為因素,海洋變暖亦是海鸚減少的原因之一,因為作為海鸚主要食糧的沙鰻亦同樣減少,令海鸚的存活率降低,海鸚已被國際鳥盟列為易危物種。
在冰島,海鸚數量減少最明顯的地方,是在南部海岸附近,被稱作「西人島」的韋斯特曼群島(Vestmannaeyjar);該群島歷史上曾是該國最大的海鸚棲息地,韋斯特曼群島環境和規劃委員會根據海鸚數量對狩獵施加了臨時限制, 去年的狩獵期限制為十五天,希望藉此保育。

事實上,現時很難完全禁止狩獵海鸚,因為居住在島上的冰島人,每年仍會在特殊場合食用海鸚肉,例如是露營節(Thjodhadid),這是該地區在八月第一個周末舉行的節日,但年輕一輩的冰島人卻開始對海鸚肉不太熱衷。 現年六十歲的市議會董事會成員兼韋斯特曼群島海雀狩獵協會主席哈達臣(Eythor Hardarson)就坦言,他的女兒和孫兒都不像自己那麼喜歡海鸚肉,因為他們認為味道不好。
在保育物種和保留傳統之間究竟如何平衡,冰島環境局野生動物管理負責人祖拿臣( Bjarni Jonasson)認為,海鸚狩獵是文化和傳統的一部分,需要可持續地進行。他以一項研究表明,每年只獵殺百分之四至五的海鸚,就能保持數量穩定。惟現實是每年獵殺約百分之十的數量,令海鸚買少見少。

禁食或多或少影響旅遊業
他解釋,「幼鳥在約十年的時間內,可生育很多後代,但現時牠們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獵殺。」環境局正在推動禁止銷售海鸚肉,也要研究是否可以「永續」狩獵。從事海鸚觀賞之旅的學者安娜里克特(Anna Richter)認為,狩獵或是進食海鸚都是一個過時的傳統,隨着時代改變,應該完全停止。有分析指,若然禁食海鸚或多或少會影響旅遊業,這一點令政府難以下決策。

相關的保育討論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更引伸至另一個物種:鯨魚。冰島自然保護協會二○二三年的一項調查發現,百分之五十一的冰島人反對捕鯨,相較二○一九年的調查上升了九個百分點。鯨魚肉曾被認為是「窮人的食物」,但時至今日,根據國際動物福利基金會民調發現,百分之八十四的冰島人表示從未吃過鯨魚肉。
保育鯨魚其中一個重大誘因,是賞鯨的經濟收益遠超於捕鯨,二○一七年的捕鯨活動收入折合約九千四百萬元(港元,下同),相較之下,同年冰島賞鯨公司的總收入達一億七千六百萬元,因此冰島的旅遊業亦是鯨魚捕獵的主要反對者。
全球百大「最難食食物」不乏傳統
「民以食為天」,有人因為海鸚肉這個傳統食物到冰島旅遊, 卻不是所有傳統食材都深得喜愛。「世界美食地圖」(TasteAtlas)最近公布今年全球百大「最難食食物」名單,當中就不乏各地傳統。

排名首位是瑞典的血煎餅(Blodplättar),這道料理由傳統的煎餅麵糊製成,並添加動物血液。煎餅口感煙韌,呈現出棕紅色;排第二是芬蘭的血餃子(blodpalt),這是用黑麥或大麥粉與動物血混合而成;排第三的則是同樣來自瑞典的披薩餃(Calskrove),這道菜是將漢堡和薯條塞入披薩餃子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