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15 2024-12-19

近日金融界熱話之一,是本港兩大火鍋品牌一品雞煲和牛大人在飲食業普遍捱世界之際,分別由荃灣及旺角殺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其實一品雞煲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按年大跌七成三,牛大人撇除特殊收益更勁蝕四千三百萬港元,若然成功登上美國舞台,估值隨時比本港火鍋股一哥海底撈(6862)更高,至於經營「牛涮鍋」的叙福樓(1978)、廣東火鍋「壹號漁船」的稻香(0573)等更加望塵莫及。
兩大火鍋股今次上市,除了受惠於美股大牛市和納斯達克相對寬鬆的要求外,原來不約而同幫襯同一間美國投資銀行Revere Securities。本刊追查紀錄,發現這間投行近期有份協助不少中港公司在美國IPO,不過部分新股掛牌後卻暴升暴跌。一品雞煲和牛大人成功上市後股價走勢如何,相信不少金融界人士會拭目以待。
上星期五中午,本刊記者到沙田牛大人分店視察,發現裏面坐滿客人,大部分是年輕人,亦有附近上班一族和家庭主婦。
就讀中大的陳先生和女性友人選了午市六十分鐘一人鍋套餐,認為價錢相宜。「隔一段時間就會來吃,帳單加一後不用一百元,提供四、五款麵食,有我喜歡吃的『王子麵』,醬料特別是豬肉醬,非常惹味。」其友人則表示六十分鐘很趕,「希望今次有時間食埋雪糕,唔好蝕!」
叙福樓稻香望塵莫及
吃完午市火鍋趕去湊小朋友放學的溫太說,一家三口都是牛大人晚市常客,「經常食一百二十分鐘澳洲極上和牛套餐,小朋友高過一百三十厘米就要當大人計,三個人埋單近一千元,不算便宜。」
獨立股評人鄒家華早前光顧過牛大人,認為適合對食沒太大要求的人士。「人均消費約三百元,價錢不算貴,不過自己覺得食材一般,忠誠食客多數是年輕人。」
雖然另一火鍋品牌一品雞煲因近日申請到納斯達克集資而成為焦點,其實早於今年七月,牛大人已率先申請在美國上市,英文名「MasterBeef Group」,股票代碼「MB」,預計發行二百萬股,每股作價四至五美元,用中間價計市值七千七百萬美元,折算約六億港元,集資九百萬美元,將用於拓展香港和海外市場的業務。
根據公司官網,牛大人現有九間分店,包括旺角瓊華總店、觀塘鱷魚恤中心、銅鑼灣廣場等。
至於一品雞煲,英文名稱叫「The Great Restaurant Development Holdings Limited」,股票代號「HPOT」,跟牛大人一樣預計發售二百萬股,發行價介乎四至六美元,集資八百萬至一千二百萬美元,約為六千二百四十萬至九千三百六十萬港元,最高市值接近十億港元。
以去年盈利計,一品雞煲若成功上市,市盈率達二十四倍至三十六倍,估值比本港火鍋股一哥海底撈的十九倍更高,至於經營「牛涮鍋」、「牛角」和「溫野菜」等的叙福樓市盈率只有四倍、廣東火鍋「壹號漁船」的稻香(0573)市盈率約六倍更加望塵莫及。
一品三度港上市觸礁
翻查資料,一品雞煲曾三度嘗試在港交所(0388)上市,最後都觸礁收場。其實由食客自己「烚下烚下」的一品雞煲應該頗為好賺,一一年在荃灣開業後,七年後就做到上市要求,羨煞不少飲食同業。
根據一品雞煲當年的初步上市文件,一六年至一八年的收入分別為一點四六億、一點六五億及一點七四億元;未扣除搞上市使費,期內盈利為三千○七十七萬、二千六百五十四萬及二千九百七十三萬,每間分店每月平均約賺三十多萬元。
至一九年爆發大規模社會運動,一品雞煲的店舖雖然主要位於荃灣、旺角和銅鑼灣,不過截至當年十二月底仍能賺一千五百二十多萬元,雖然按年少賺三成三,卻跑贏不少上市同業。
例如叙福樓當時便由盈轉虧蝕過千萬;快餐股一哥大家樂(0341)盈利則大幅倒退八成七,可見一品雞煲兩位創辦人羅兆明和朱德華做生意應有過人之處。鄒家華分析說:「監管機構或會考慮在社會運動和後來疫情之下,公司生意額和運作能否持續,可能因此上不到市。」
現年六十七歲的羅兆明曾在一間售賣工具及五金器具的公司擔任主管多年,其後涉足手錶配件買賣,後來跑到碧富桌球聯誼會擔任經理,主要負責監督為會員提供的娛樂及餐飲。至於五十二歲的朱德華,先後在德生珠寶金行和一間從事娛樂餐飲業務的公司出任董事,都不算飲食業的「紅褲子」。
去年一品雞煲全年收入按年大升五成七,做一點六億元生意,全年盈利大升六倍至二千六百六十二萬,毛利率更由百分之四點五狂飆到兩成八左右,惟今年上半年收入按年下跌一成八,至約六千五百萬元,盈利更大幅倒退七成三,只賺三百四十四萬元。




牛大人半年明賺實蝕
一品雞煲由羅兆明及朱德華各佔一半股權,今次公司發售的二百萬股中,四十萬股為二人旗下公司出售的舊股,收益將歸股東所有,若再加上上市前兩年四度派息合共約四千萬港元,並計劃上市前再派約九百四十萬股息,估計可合共套現逾五千萬港元,兼且晉身上市公司老闆,相當和味。
至於牛大人,翻查今年十一月底的上市文件,管理團隊幾乎都是三十出頭的新一代,一九年在旺角瓊華開設第一間台式火鍋分店,其後又創立「安平燒肉」、「小胖台灣便當」、「小胖台灣麵」和「爆爆鍋」四個品牌。
相比一品雞煲,牛大人盤生意似乎更加艱辛,截至二三年六月底止上半年蝕一千五百三十多萬,今年上半年表面上由虧轉盈勁賺超過四千萬元,但當中包括一筆今年五月大股東回購公司「小胖台灣便當」、「小胖台灣麵」和「爆爆鍋」三個品牌,從而獲得的一次性收益五千八百六十八萬港元,扣除後上半年虧損實際上按年擴大至四千三百萬元。
今次一品雞煲和牛大人遠赴納斯達克上市引發熱議,一方面是兩間公司捨港取美,另一方面是部分股民覺得本地餐飲品牌能夠由荃灣殺入美國上市,可說非常厲害。
其實納斯達克分為三個市場,要求最嚴格的是納斯達克全球精選市場(NASDAQ Global Select Market),包括理想汽車(LI)等,其次是納斯達克全球市場(NASDAQ Global Market),如富途(FUTU)等大市值企業便是在該市場掛牌。
部分新股暴升暴跌
至於兩間本港火鍋店即將掛牌的納斯達克資本市場(NASDAQ Capital Market),是上市門檻最低一個,如市值最少只需五千萬美元,或者最近一年稅後盈利七十五萬美元便可申請上市。鄒家華說:「兩間火鍋店轉戰美國納指看似好勁,其實門檻低過香港主板。」
事實上,兩大港產火鍋股今次上市,原來不約而同聘用同一間美國投資銀行Revere Securities幫手做承銷商。
近期Revere Securities有份幫不少中港公司在美國IPO,例如在港從事建築分包服務的明成集團控股(MSW)、海運燃料物流服務提供商PTL Limited(PTLE)、人力資源外判服務公司力奇服務(CLIK)等。「我估有些香港公司趁美股大旺,加上怕特朗普上台後,會對去美國上市的中港企業審核更嚴謹,所以急急腳跑去上市。」鄒家華說。
本刊追查紀錄,發現這間投行部分新股掛牌後暴升暴跌,叫一些美國股民咋舌。最誇張莫如提供運輸服務的鈞御工程(PGHL),今年七月以四美元上市,初期股價未算大炒,至上月二十六日突然由上一日收市價十點五四美元,忽然炒高至一百○七點三六美元,翌日又大插至一點六五美元收市,非常驚人!
其實Revere Securities有份參與的中港新股中亦有暫時表現不俗者,例如PTLE,以上周五收市價計,仍較上市價升了約一倍。至於一品雞煲和牛大人成功上市「吸金」後的股價會如何發展,相信會令不少金融界人士拭目以待。


草姫、毛戈平掀港新股熱
內地美妝集團毛戈平(1318)早前掛牌不負眾望,首日最高曾升逾九成,收市仍大升七成六,不計手續費一手帳面賺二千二百八十元,成為今年首掛升幅最勁新股。
毛戈平報捷後,即時引發另一隻新股狂潮,就是由藝人郭晉安擔任代言人的保健食品公司草姬集團(2593)。公司上周開始招股,集資最多一億三千八百萬,招股首三日已超額認購近四千五百倍,超過二一年諾輝健康(6606)的四千一百三十多倍,成為港股史上第三大「超購王」,仍有機會挑戰第二位的晶科電子(2551)約五千六百七十倍紀錄。
由於草姬大熱,同期招股經營連鎖徽菜餐廳的小菜園(0999)和機械手臂開發商越疆(2432)則反應較慢熱,至上星期五尚未足額。
近日市傳內地及香港監管機構要求部分投行協助加快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目標並非讓大量新股進入市場,而是希望促成提振市場信心的「成功案例」。根據會計師行安永推算,今年本港有六十四隻新股上市,集資額達八百三十四億元,超出年初預測的五百億元,全球排名由第六位升上第四,並預測明年集資額進一步增至一千二百億元,有望重返全球三甲。
部分Revere Securities參與港中美股IPO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