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兆輝指從今年最新的數據發現,原來貧窮情況已經四處蔓延。資料圖片
香港貧窮狀況四處蔓延 葉兆輝籲勿因怕遭詬病取消「貧窮線」
更新時間:17:24 2024-10-05
發佈時間:17:24 2024-10-05

樂施會最新報告顯示,今年本港首季有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整體貧窮率達20.2%,貧富差距也在疫情後再擴大至81.9倍。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葉兆輝今日(5日)在電台節目中指出,這些數據顯示本港貧窮情況已經遍地開花,敦促當局支援低技術工人及搞活經濟。

貧富差距擴大涉及兩大問題

葉兆輝認為,貧窮問題需要從多方面看,本港的問題是因人口增加、老化,以及有更多離婚家庭等因素造成。他同時亦留意到收入中位數最低的住戶只有1,600元,低技術工人疫情後也面臨開工不足,部分人只能做兼職。

他續指,從最新數據見到貧富差距擴大涉及兩大問題,分別為年齡和技術水平。低技術水平或者非技術工人,所得到的待遇一向較差,同時香港正面對經濟轉型。他強調,以往某些區域特別窮,例如新界西北或屯門、天水圍,觀塘等舊區,但今年最新的數據顯示,貧窮情況已經遍地開花。要處理貧窮問題,一方面要為低技術工人提供教育和就業機會,亦要搞活經濟,令不同類型的人能找到工作。

對於樂施會建議政府重新考慮訂立「貧窮線」精準扶貧,他表示政府過往在扶貧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包括於2013年設立貧窮線。但他亦指,貧窮人數會受住戶人數和人口老化等因素影響,政府不應因為擔心人數增加會遭人詬病而取消貧窮線。他認為只要開誠布公,提高透明度,亦可解說得到原因。他表示,處理貧窮問題需要大家一同參與,並非單是政府責任,想解決問題,商界、地區人士及持份者亦要將職業帶回社區,令社區再活起來。

部分人工資較疫情前少兩至四成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則在同一節目指,疫情後初期的就業情況較好,很多基層都找到全職工作,但今年建造、飲食及零售業等行業情況轉差,令部分基層人士的工作選擇及收入減少,一些人的工資較疫情前少20%至40%。她指,近年長者搵工亦困難不少,過往不少60歲以上長者仍然在職,但疫情後不少行業趨向電子化,亦有僱主傾向不再聘請,影響長者的收入。

被問到政府的工作是否越扶越貧,施麗珊認為情況並非如此,都有人慢慢脫貧,但本港最低工資較其他城市低,有檢討空間。她促請政府繼續推出津貼,鼓勵綜援人士就業,為他們提供脫貧的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