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5:14 2023-08-18

旅遊發展局公布最新訪港旅客數字,上半年累計約一千三百萬人次,單計六月份的逾二千七百萬人次,已較一月份暴升四倍半,其中內地客升幅最多,突破二百萬人次。內地旅客除了自由行,也有不少參加旅行團,以致土瓜灣、紅磡兩個內地團幾乎必到用餐兼購物的地點又再出現塞爆情況。
雖然旅遊業監管局(旅監局)定立新措施,解決團客塞爆問題,不過本刊追查發現,團餐業界未被土瓜灣問題嚇退,且已進行大執位,各師各法在不同地區遍地開花繼續吸金。
有經營者豪擲千萬在郵輪碼頭開食肆大展拳腳;有老闆捉緊商機,在旅遊熱門景點開舖搶客。至於在土瓜灣扎根多年的集團,即使面對挑戰,仍選擇堅守其發跡地。

在土瓜灣扎根多年的兩間團餐酒樓,分別是位於崇安街的「嘉樂軒」及土瓜灣道的「富源」, 其中「富源」在七月中突然宣布結業。不過該舖位近日有傳已租出,並有裝修工人開工裝修。
據悉新經營者也是計劃搞團餐為主的酒樓, 一名消息人士說:「投資者眼見區內仍有不少做團餐的食肆及免稅店,而且這幾個月陸續又有新團餐食店加入,有信心這區依然有潛力吸引內地團,既然遇到適合舖位,便決定投資。」

兩個多月前進駐土瓜灣,在「富源」後街開舖的「金港薈」,其老闆袁先生表示為了增加收入,除了做街坊生意,也有跟區內其他團餐酒樓合作,接收部分客源,因此團餐也成為該舖收入來源之一。
「剛開業的時候,到訪的內地團真係好多人、好旺場,單是做團餐生意已很不錯,雖然新政策下內地團減少,但其實每日仍有團到訪,附近又有免稅店及相關商舖,相信會有發圍機會。」
土瓜灣主攻內地團的生意除了有一班新手撐場,在這區經營多年團餐的老字號「嘉樂軒」酒家,即使受政府辣招影響生意大跌,依然堅守土瓜灣。
日日做到無停手
「疫情前團餐生意好好賺,今年復業初期,每月也賺約二百萬元。東主多年來做慣做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主場,而且舖位是其自置物業,沒有交租壓力,絕對有條件捱下去。事實上現在仍有團餐生意,有收入的,只是沒有以前那樣墟冚,相信一定再有發圍機會。」熟悉「嘉樂軒」運作的蝦叔說。
九龍城區居民聯會副秘書長林博表示,土瓜灣、紅磡一帶的團餐食店、免稅店、朱古力店等,在今年一月初通關後陸續重開,即使政府其後出辣招解決內地團塞爆該區問題,但仍沒有嚇倒經營者做內地團相關生意的動力,免稅店、超市及藥妝更越開越多,主要分散在崇安街、庇利街和民裕街,部分更刻意開在團餐酒家旁邊。
林博說:「不少免稅店是團餐酒樓老闆的附設生意,他們都想盡攬旅客購物和進餐一條龍的生意, 賺多一筆又好, 補貼團餐也好。」即使部分商舖不是酒樓老闆自己開, 他們也會合作拍住上賺錢。「富源」雖然已結業, 但很快又有人接手, 且該舖周邊近月已出現兩間全新免稅店及藥妝店;與「嘉樂軒」一街之隔的私人屋苑商場,一間名為「Soda Mall」的大型超市,最近也劃出地方專售遊客商品, 日內將會開業。
記者發現位於紅磡的珠寶首飾店也有七間之多,其中一間更是剛開業不久,本月底開始接待團客,珠寶店附近也有三間新開的免稅店及藥房。從事旅行社及地產業務的萬通集團董事羅啟邦, 則看好郵輪碼頭發展,早前便聯同香港郵輪碼頭宴會中心董事張溢豐,投資千萬元進軍團餐生意,租用啟德郵輪碼頭二樓一個面積約一萬三千平方呎、可容納近一千人的宴會廳。

耗資八十二億公帑興建的郵輪碼頭雖已開業十年,可是交通配套不足,租戶人流不多,被外界形容為「死城」。羅啟邦選擇這個地方,其一是響應政府分流內地團遠離市區的建議,另一原因是看中其地理優勢,希望透過團餐生意重塑這個旅遊景點,「這裏地方寬敞,又有大量泊車位,附近沒有民居。旅行團是流水式運作,旅客一進一出進餐後離開,不會對區內造成影響,又可聚到旅客行街、影相『打卡』,相得益彰。」
張溢豐對團餐前景十分樂觀,他表示現時開業逾兩個月,高峰時一天接待近三千名旅客,暑假期間平均也有八百至一千二百人。「不過剛通關旺淡季較難捉摸,現仍在估算旅行團數目,以安排人手及食材,有信心可應付大量旅行團到港。」張溢豐表示,除了團餐,也計劃接待商會宴會及做街坊生意,務求大包圍吸金。
看好郵輪碼頭前景的,還有在九龍灣臨樂街開設團餐酒樓「星瀚庭公館」的投資者。員工Fiona指酒樓開業兩個多月,生意不錯,「上手亦是經營酒樓,生意麻麻,老闆看好啟德旅遊發展潛力,決定頂手酒樓,但集中做團餐,事實證明團餐生意不錯,我們日日做到無停手,每天最多接待一千人。」

提升食材質素
至於尖沙咀傳統旅遊區,近日也成為團餐業的新版圖。位於赫德道新開的「集古村酒樓」,打正旗號做內地團團餐。業務經理陳多多表示,為了吸納客源,已跟二十多間旅行社合作,殺出重圍的方法是提升團餐食材質素,定立三款不同價錢套餐供旅行團選擇, 每位四十五至八十八元不等, 務求以質素取勝。


她表示,每圍團餐都有七餸一湯,即使最平一款也有雞有魚有蔬菜,其他甚至有大蝦、燒鴨等。陳多多說:「現時每天平均接待數十個旅行團、逾千名旅客左右,七月旺季時,曾接下一個逾千人的會議團,有時定單太多接不切, 要分流到相熟的酒樓。」陳多多更提到酒樓選址時,特別參考過土瓜灣的情況,避免重蹈覆轍,影響地區市民。
「我們舖位附近較多酒吧,通常早上未開門,晚上才熱鬧,所以我們早午接待旅客,相對不會堵塞道路及影響附近居民及區內秩序。」尖沙咀旅遊區有團餐進軍外,也出現越來越多專為旅行團而設的專門店。其中在「漢口中心」一樓,全層均為售賣珠寶首飾及零食的旅遊購物點,記者上周五再前往查看,見有逾百旅客在場購物,場面十分墟冚,職員也表示生意接不停。
屋邨酒樓接團餐客
黃大仙廟附近富山邨內的「富苑金閣」酒樓也加入團餐行列。酒樓老闆盧先生年初頂手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的酒樓,可是開業初期生意並不理想。
「今年三月土瓜灣內地團引起爭議, 剛巧相識二十年、專營內地旅行團的朋友提出,不想自己的團客去土瓜灣跟人鬥逼,遂問我的酒樓可否接團餐。坦白講自己生意麻麻地,多一條出路也不錯,於是一拍即合,結果生意真的不錯。」盧老闆表示, 每天承接的旅客會限制在一百人以內,一來再多也無力接待, 並且要預留座位做街坊生意,也不想擾亂邨內寧靜環境。


房屋署指旅行團到公共屋邨酒樓用膳是商業運作,事前不需通知房屋署,旅客上落旅遊巴的位置也不是屋邨範圍,而富山邨屋邨辦事處亦會按情況加強保安巡邏,確保不會滋擾居民。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認為,團餐分流到其他地區,對解決土瓜灣逼爆情況有一定幫助,但他建議當局提供適切配套,甚或限制旅行團數量,「只要客量不會無止境湧入某一區,九龍城、土瓜灣一帶的問題便不會延伸至其他地區, 對旅客及居民都有保障。」
團餐家族身家十億
內地團逼爆土瓜灣問題存在多年,一九年本刊曾揭露一個以王永堅、雷素娥(Mona姐)兩夫婦為首的家族,從○三年起在土瓜灣、紅磡一帶插旗開設多間鐘錶、珠寶、藥妝及手信店等,約佔八成生意,估計身家逾十億元。
Mona姐從事旅客珠寶及手錶生意二十多年,在業內人脈甚廣,其後接手土瓜灣一間結業酒家,兼做團餐及藥妝店,擴大生意版圖。她亦安排女兒王淑雯、胞妹雷素玉及妹夫陳金福打理不同業務。
一一年三月, Mona姐夫婦經營「世通假期」旅行社,提供一條龍內地團服務,及後更進軍台灣,與胞妹在當地開設多間鑽石及鐘錶店,同樣主要接待內地團。惟其後香港和台灣的店舖均被投訴強制旅客購物、未能妥善安排旅客要「瞓旅遊巴」等,使其聲譽受影響。
自此夫婦二人轉趨低調,外界只知Mona姐於一九年中,曾以公司名義斥半億連掃紅磡四個舖位;王永堅兩年前以接近二百萬元,買入九龍塘兩個車位。女兒王淑雯持有十一個物業,包括一九年七月豪擲逾一億四千萬元買入西貢一幢獨立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