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7月出自傳 難忘沙士醫生殉職
更新時間:13:00 2024-06-17
發佈時間:13:00 2024-06-17

作為一位傳染病學權威,袁國勇的聲名早已在國際間傳頌,而在香港更是家喻戶曉。自1997年的H5N1禽流感、2003年的沙士,到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病,每當香港爆發大規模疫情,袁國勇總是身穿他標誌性的圓領外套,站在抗疫的最前線。現年67歲的他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傳染病學講座教授。下個月,他即將出版自傳《My Life in Medicine A Hong Kong Journey》,書中將講述他的童年經歷、從醫生涯,以及他多次參與抗疫的經歷。他表示,面對疫症,最重要的是重視科學證據和科學決策,「越遠離事實越危險」。

袁國勇透露了自傳中的一部分內容,他回憶起自己六歲時被巴士撞傷的經歷,這對他成為一位傳染病專家有著深遠的影響。當時,他的媽媽找了一位16歲的鄰居男孩帶他去灣仔上學。在下車時,巴士沒有停下來,但不知為何他被那個男孩推下車,結果被巴士拖行了一段距離,然後昏倒了。袁的父親趕到現場,卻將他帶回家,而不是送他去醫院,第二天他醒來後又被帶到跌打館,將斷裂的骨頭重新定位。他形容當時的痛楚「令人昏倒」,整整一個月都無法走路。

 

他說,後來當他讀醫學時才發現,這種傷勢只需要保持靜止,就會慢慢康復。但當時的跌打醫生缺乏相關的醫學知識,也沒有詢問他的病史。「我在成為一名醫生後才發現,原來那位跌打醫生犯了錯誤,他沒有將整個病史從頭到尾詳細地整理一次」,了解到成為一名醫生意味著要像一名偵探一樣重新整理整個病例,這對於解決問題和治療非常重要。他形容這段經歷對他的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激發了他參與許多醫學調查的熱情。透過自傳回憶童年往事,也是一種「懷舊治療」。這本自傳是用英文撰寫的,總共有250頁,袁國勇每天下班後的4點開始寫,持續到晚上8點,僅花了14天就完成了整本書。

袁國勇曾多次參與抗疫工作。在2003年的沙士疫情中,他帶領團隊首次確認了沙士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袁國勇回憶起當時數名醫生染病並情況嚴重,包括屯門醫院的謝婉雯和大埔那打素醫院的鄭夏恩。他看到這些醫生最終因公殉職的情景,覺得自己有更大的責任要盡快找到沙士的原因並治療個案。

儘管被稱為「抗沙士英雄」,袁國勇謙虛地表示只是做好了自己的本份工作,他認為「英雄」不是一個特別好的詞,人們只是希望有些好的事物可以仰望。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越接近真實就越安全,反之則越危險」,始終要重視科學證據。在面對完全未知的情況下,他強調驚恐是無用的,而是要透過已知的事實來解決問題,謹慎行事。

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袁國勇被政府委任為專家顧問之一。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口罩令、限聚令和疫苗通行證等,袁國勇支持這些措施,並親自示範接種疫苗。對於近年來經濟困難和食肆倒閉的情況,有人將其歸咎於防疫措施過嚴,但袁國勇認為這些指控毫無意義,他指出經濟不景氣是因為缺乏來自西方和富裕遊客的支持,與防疫政策無關,更多是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

在疫情期間,袁國勇因呼籲市民接種疫苗、贊同殺倉鼠令以及禁止在濕市場販售活動物等立場,引起了爭議。他表示當時收到許多死亡恐嚇,甚至有人威脅「要我全家死」。他嘆道有人對他的言論進行了曲解,他的觀點其實對整體抗疫成效產生了重大影響。

袁國勇向來表示不想涉及政治,對於是否考慮從政,他說自己即將68歲,雖然樂意擔任香港的專家顧問,但擔任官職是另一回事,他認為自己沒有相應的能力和政治訓練。他表示兩年半後可能會半退休,笑著說「連香港大學都未必聘請我,到那時再考慮做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