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5:08 2025-10-29
屯門龍門居一個內地網購平台的「自提點」,日前被大量快遞包裹逼爆貨倉,大批貨件散落行人路任由收件人自行「摷貨」,場面混亂,引起全城關注。自內地電商平台近年攻港,並推出「一件包郵」、「包郵免運」等優惠後,全港掀起網購熱潮持續不斷,尤其平台推出節日優惠,包裹逼爆店舖情況更甚。
本刊發現,近月在多區突然出現一些快閃「自提點」,記者連日直擊,有人公然霸佔行人路分貨散貨;有人將一大堆包裹無遮掩下隨處擺放,任由收件人個人資料暴露人前,更不理會貨物隨時被人偷取的風險。
有物流業人士踢爆,有業內人士疑覷準這種霸佔公共地方手法,可以節省成本及時間來搵快錢,如果當局不設法打擊掃蕩,問題很快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門龍門居一個自提點店舖於十月二十日晚,有數以百計的網購平台「拼多多」綠色包裹堆滿店外行人路,大批街坊趕到現場「摷貨」,場面非常混亂。有街坊拼命「尋寶」逾十分鐘,終於找到自己的包裹,但有街坊聲稱去了幾次,仍空手而回。
記者翌日下午再到上址自提點的店舖了解,雖然未見貨物散落一地場面,但仍有大批包裹,分幾批佔用舖外的行人路,每批貨均疊到「人咁高」,十分誇張。突然有大約六名屋苑保安員,推着用作搬重物的「唧車」及拉着幾部手推車出現。記者見他們三扒兩撥地將行人路上的所有包裹全部沒收。
一名管理員對記者說:「我們對所有阻街的店舖做法一致,但凡有阻街物品,就會將貨品扣押。其實已經很通融店主,就像今天,今早十一點、下午兩點及四點先後三次要求負責人清貨,但有人依然沒有處理。」記者隨後向自提點負責人了解,惟對方表現無奈,指每次有貨送來未執得切,保安員就指逾時要扣押,「之前扣起三板貨,今天又扣兩板,還要支付千多元才能贖回。」至於之前被指阻街散貨,他解釋因貨物未放入店內,客戶心急自己找貨才發生誤會。
本刊發現,近月突然有一批快閃「自提點」在多區遍地開花,過去兩星期,記者先後在香港仔、沙田、荃灣及青龍頭,發現這類自提點,透過霸佔公共地方處理大量網購包裹,其中荃灣情況尤其嚴重,荃威、荃景及麗城花園一帶更被視為霸街分貨的黑點。
就以荃威花園為例,記者採訪當日下午時分到達,已見到大量貨件隨意散落在的士站旁的狹窄行人路,三名疑似送貨員正在當街當巷拆貨分貨。大約半小時後,三人將大堆包裹分別放入三部手推車,然後一人推一部橫過馬路,經通往荃威花園的天橋乘坐升降機,再走入屋苑。記者尾隨發現,他們將部分貨送入屋苑座頭,部分則放在座頭門外便離開。
一名街坊向記者透露:「本來屋苑設有自提點,但自提點的人安排過程混亂,日頭霸佔私人地方散貨,連夜晚仍然未清走,惹來很多街坊不滿並投訴,於是管理處早排禁止他們在屋苑內分貨,他們就改為霸佔對面公家路。」
記者其後再到荃景花園觀察,也發現大堆包裹堆積如山,隨處擺放路邊,期間一直未見有人看守,猶如「無掩雞籠」,任由收件人個人資料暴露人前,更不理會貨物隨時被人偷取的風險。



每張單僅數元利潤
至於麗城花園,採訪當天未見相關情況,但有居民直指這是假象,「早兩天才有快遞公司在屋苑內霸地分貨搞足全日,搞到周圍亂晒龍,保安收到很多投訴,趕了他們出屋苑,以致這兩天才收斂些少。」
香港快遞業人員協會主席嚴世均表示,本港多個自提點出現大量貨物堆積且乏人看守,源於內地購物平台推出包郵到港優惠,吸引消費者瘋狂下單,導致自提點超出負荷。他指,有自提點為求生存,不惜接受平台開出的嚴苛合作條件,例如每張單僅得有數元利潤,為了跑數應付每月租金和人工,每天必須收取大量貨單才賺到收入,惟過去不少店舖因跑不夠數,最終倒閉。
嚴世均續說,不少從事物流行業的人覷準自提點有很大需求,但知道租舖營運未必捱得住,有人索性透過非法佔用公共地方,如天橋底、路邊甚或屋苑的廣場空地等,用來做快閃「自提點」,「霸了天橋底,就在那裏收貨,然後安排一兩個人幫手看貨分貨,再用短訊通知收件人前來取件。」
踩入工商區大展拳腳
嚴世均透露,由於有人連「舖租都慳番」,於是主動向內地網購平台提出較低價的合作條件,每張單僅收二、三元的佣金,「坦白說,他們不用交租,即使扣除部分成本,每日至少有千元袋落袋,每月收入閒閒地達三萬元。」嚴續稱,最近收到消息,這類快閃「自提點」更計劃踩入工商區大展拳腳,一方面威脅設有舖位的自提點生存空間,霸街佔地的歪風,將一發不可收拾。
港島東立法會議員梁熙表示,有見近期本港各區都出現自提點「爆倉」或大排長龍,衍生阻塞逃生通道及阻街等問題,警方與食環署加強聯合執法,是有效打擊此亂象的方法,「過往港島東區曾試過針對某些自提點,在警方與食環署加密聯合執法次數,以可贖回的形式充公貨物,結果涉事自提點便守規矩。若情況許可,建議警方及食環署考慮在其他地區加強相關聯合行動。」
梁熙又指,隨着市民對內地的網購需求大增,建議自提點營運者須完善配套,另長遠解決方法,政府可考慮介入,開放屋邨內常閒置、有蓋且不影響消防安全的空間,讓自提點存貨。

專家建議政府發牌規管
近年內地網購盛行,全港的自提點增至一千九百多間,消費者委員會去年共接獲約一萬七千宗有關網購的投訴,佔整體個案約四成,當中主要涉及提貨或退貨服務,包括自提點取貨安排及服務欠佳、網購平台未有履行香港本地退貨承諾及於期限內在智能櫃取貨仍被收取逾期費用等。
經濟學家李兆波表示,自提點質素普遍參差,不論是店舖的容量、營業時間、貨物接收的尺寸及重量等考量,均沒有資料提供,導致不同情況的亂象,自提點須改善管理及營運方法來解決亂象。此外,他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立發牌制度作出監管,若達不到相應指標可拒絕發牌或續牌。
不過,他認為自提點遍地開花只是一個短期現象,「這門生意有點像兩餸飯店,飽和點出現後便會汰弱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