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6:30 2025-10-29
 
                                            紅光治療近年備受追捧,坊間紅光醫健產品更是五花八門,本刊發現有商家研發紅光產品後,宣稱對中風、精神病等多種疾病或病症,甚至癌患者都有神奇功效。
記者直擊有人以發明家自居,將工商廈單位化作照燈中心,力谷多款價格絕不便宜的家用紅光產品。但有買家向本刊反映,使用效果不似預期之餘,更因過熱疑遭產品灼致瘀傷。
有專家強調,紅光的潛在益處多為初步或需更多高品質臨床證據核實,另在實測其中一款紅光產品,模擬該產品對皮膚加熱的效應時,發現兩小時後升至攝氏四十四度,持續使用六小時以上,有機會導致低溫灼傷。衞生署則指出,有關產品單張內容涉嫌違反《不良廣告(醫藥)條例》,會採取跟進措施。

「那個自稱博士的老闆說到產品好似補品,我依照他指示使用,但結果後膝皮膚好似『燶咗』,足足兩星期才好番。」陳太(化名)長期膝蓋痛,早前經介紹到一個工商廈單位,認識一名稱為「林博士」的男子推介使用紅光對應其痛症。她說,對方極力推薦她照紅光,於是她花數千元購入幾款產品,但發現用後皮膚出現瘀黑,因與使用的燈帶發光器位置和形狀脗合,故相信是該產品所造成。
陳太續說,剛照燈時已感到燈帶十分熾熱,並有疼痛感,但店方稱是正常現象,更說只要稍停一陣便可「照幾耐都得」,於是她強忍疼痛,每隔一段時間便再照一會,直至發現後膝出現瘀黑才停用,再跟店家理論,沒料對方卻稱這是「身體在排毒」。



記者日前佯裝顧客上門視察,發現房間一片通紅,多名長者及中年人正在「照燈」,「林博士」當時也在場,並介紹說,不買也可來照燈,「在床照一次三百元,在椅照則一百五十元,首次不收錢,每次照四十五分鐘至一小時。如果膝蓋不好便照膝蓋,好好的,照完不用去換膝蓋。」

推出五十個產品
「林博士」聽到記者聲稱有親友中風,即說:「有個中風的人坐了輪椅十年,來照(紅光)七個月已行得番。這個東西很奇,我們醫很多種病痛症。」他並遞上單張,說「由頭到腳,頭、眼睛、頸部近五十個產品……我們寫的全部有個案。」
他自信地說:「這裏標榜咩呢,你出面中西醫,醫不好你可以來,我們是做這些的,不只是醫好這麼簡單,我們這間可是說全世界無,是我們自己研究的,我們在這裏開了三年,醫了很多人,包括咩呢,你們都好難想像,譬如精神病又得㗎喎,好得添,不是一般的得,譬如那些抑鬱、思覺失調、焦慮等等這些,十個來十個得。」

「林博士」續說:「我們這裏好多四期癌症,那些已經唔得啦,先來我們這裏,只有這些(紅光)得。我們這裏一半(客人)都是,因為癌症成日來,佢是得的,有道理的。」他一再強調「咩癌都得」。
記者追問成功個案時,他說:「咩都有,腦癌、鼻咽癌、大腸癌、肺癌,乳癌都有。」記者追問:「是否醫得返?」他斬釘截鐵地說:「是的。」
按該店標價,所賣產品每件約一千二百元至九千八百元不等。「林博士」為證明是值回票價,「有個小腦萎縮去看腦科,看一次三千元……答佢無得醫。戴我頂帽一星期好了七、八成,還是醫到佢。」他又點名一位當過高官的名醫,聲稱有人因手痛付六千元看診,只被告知沒得醫,但照燈一次好一半,買產品回去照,再來六、七次就好了。
他描述產品的功效神奇,「我們(產品)對心臟好好的……你想不到,有些阻塞七、八成,都照通的,你說幾犀利,不用通波仔喎。」他遞上另一份單張,列出二十二類病症,其中十二類聲稱「極有效」,包括失眠、抑鬱、生蛇、嚴重濕疹等;「好有效」一欄則有十類,包括柏金遜、癲癇、大小腦萎縮、面癱、漸凍症,甚至良性或惡性腦腫瘤等。
稱「光波之父」
「林博士」說「我們呢啲真的是醫病痛」,「針對病痛症,自己做」,更自豪地稱「我是發明家」並指他自己不做廣告,但上網打我名就有。有店員隨即插話指「林博士」是「光波之父」。
說到產品原理,他以專家口吻說:「就是太陽光,太陽光就七個色,我們就是紅色光,但無紫外線。曬太陽不是不好,但有紫外線……太陽光去到細胞線粒,給到線粒體(相信為粒線體)能量,線粒體就是摩打,好像入了油,細胞會活躍;它產生酶,(幫助)消化吸收;用我們的東西會出汗,出汗排毒。」
他更向記者推介紅光眼罩,「養眼養皮膚,有人照了問我為甚麼能看得清細字」、「先戴十幾二十分鐘適應下,沒甚麼了,第二天再來。以後戴半個小時、兩個小時,半天都可以。習慣了就可以。如果戴得舒服,戴一天都可以。」他另外推銷床墊時,建議躺一晚,八小時都可以,聲稱有三個溫度,可慢慢上調。
本刊將其中一件產品交由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首席講師湯兆昇進行測試,他表示該產品的光波波長峰值是六百三十三奈米,是典型用於「紅光治療」的波長。而單個LED的功率則為約二點六毫瓦,光線分散,強度屬於低,但仍有加熱作用。
湯兆昇利用泥膠包裹溫度計模擬紅光產品對皮膚的加熱效應,「一小時後溫度增加至攝氏四十一度,兩小時後溫度計上升至攝氏四十四度,不排除溫度可能進一步緩慢地升高。根據文獻,如皮膚長時間在攝氏四十四度,約六小時以上,便可以導致低溫燙傷,如果溫度更高的話,可導致燙傷的時間會更短。」


單靠紅光醫治不太可能
湯續說:「雖然有研究顯示,紅光治療可以刺激新陳代謝,有助促進癒合傷口、抗炎、紓解疼痛和修復皮膚,但研究都是在專業人士監督下利用較高功率(五至三十毫瓦)的紅光作短時間照射,不是用低功率長時間照射。而且除了基本損傷、痛症,如果是一些複雜的症狀,單靠照紅光便能醫治,相信不太可能。」
該「林博士」近年更在不同網上平台宣傳產品對多種症狀有效,例如腦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說,即使沒有使用治療字眼,但有提及對腦癌等疾病有用,也可能合理理解為對腦癌等疾病具療效,有機會違反《不良廣告(醫藥)條例》,並提醒任何產品宣稱都必須具有合理證據,否則有機會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雖然本港可合法銷售紅光產品,惟本刊就「林博士」提供的兩張單張內容,向衞生署查問,其發言人指出,發現有關產品單張內容涉嫌違反《不良廣告(醫藥)條例》的規定,並已根據既定的程序及機制向有關產品的供應商發出警告信。
「林博士」回覆本刊查詢時表示,產品照燈時間有指引,否認提及「照幾耐都得」,認為不可能出現灼傷;對於涉嫌違反《不良廣告(醫藥)條例》,他堅稱沒有說醫治,亦指自己拍片是邀請康復者分享,表明曾經有這些個案,但不會標明徹底醫治他。
對於他稱為 「林博士」一事,林表示多年前獲台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頒發名為「台灣傑出發明家博學博士」的獎項。他指該協會與一間名為「美國高登大學」的組織合辦授證典禮,由該「大學」授予博學博士證明。
不過,本刊在網上未見該「大學」詳細介紹,只有一個同名網頁,但網頁內容簡陋,「林博士」則指獎項及授證由協會安排,自己對該「大學」所知不多。本刊於是向協會查問,至截稿前未覆。

紅光產品規管
眼科醫生葉佩珮表示,紅光指在光譜波長約六百二十至七百六十奈米、低頻率、肉眼可見的紅色光,這種光線能強化細胞內的線粒體功能,使細胞有效運作、修復再生,亦研究指紅光治療有助改善某些眼疾,但相關的潛在益處,結論多為初步或需要更多高品質臨床證據。其安全性與長期效果須臨床嚴格審核。
消費者委員會在二一年至二五年九月期間共接獲四宗與紅光光波產品有關個案,當中三宗涉及聲稱產品具治療效果,一宗涉及聲稱具生髮活髮效果。消委會未有評論今次紅光產品個案,但指如懷疑產品陳述及療效有誇大失實之嫌,可考慮聯絡香港海關。
海關發言人表示正了解事宜,會採取適當行動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根據《消費品安全條例》,製造商,進口商及供應商須確保他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供應的消費品符合一般安全規定;及《商品說明條例》禁止關於在營商過程中提供虛假商品說明、虛假、具誤導性或不完整的資料、作虛假標記和錯誤陳述。
研LED起家
以發明家自居的「林博士」,過去曾研發LED,開發多功能LED枱燈,以及可取下燈膽當作手電筒及太陽能儲電的LED燈。近年他在網上影片中提及,自己從事LED燈行業二十多年,研究方向以照明為主,但後來去醫院看到病人在照紅外線燈,又在閱讀黃帝內經,得悉有五光治療,深感興趣,便着手研究紅光。
他聲稱兒子是醫生,家中成員有十多個是醫生,舅仔更是醫學院院長。翻查資料,「林博士」在香港持有兩間公司,並任職董事,其中一間公司名包含「光波」字眼。
網上未見「林博士」就自家品牌設有網站或社交專頁,只有兩個其他品牌的專頁提及林,其中一個更提及他的博士學歷背景。不過林強調與該兩個品牌無關,甚至說是有人盜相及抄襲。有趣的是,林曾現身相關品牌的網上節目,又或持有與相關品牌同名的商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