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時間:13:02 2025-10-06
發佈時間:13:02 2025-10-06
發佈時間:13:02 2025-10-06

今年天文台共發出12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刷新自1946年以來的年度「掛波」紀錄。署理高級科學主任呂旭昇指出,熱帶氣旋活躍的背後,主要與海洋溫度異常偏高及大氣環流變化有關。
呂旭昇今早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截至目前,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已有20個熱帶氣旋形成,遠高於歷年同期水平,其中12個更直接影響香港,促使天文台發出警告信號。當中尤以7月的颱風韋帕及9月的超強颱風樺加沙最為矚目,兩者均觸發最高級別的十號颶風信號,追平1964年一年內兩度「掛十號波」的紀錄。
「掛波」次數幾近翻倍 符合預測
呂旭昇指出,根據歷史數據,香港每年平均「掛波」約5至6次,今年的12次幾乎翻倍,與天文台年初預測相符。
兩大成因:海洋暖化 + 高壓脊偏西
他進一步解釋,今年熱帶氣旋頻繁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海洋條件:6至9月期間,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面溫度明顯偏高,暖水區範圍亦較大,為氣旋提供充足熱能及不穩定大氣環境,有利積雲對流發展及氣旋生成。
大氣環流:副熱帶高壓脊在夏季多次呈偏西伸展,導致風暴路徑偏向南海北部,增加影響香港的機會。若高壓脊偏東且較弱,風暴則傾向北移,影響日本一帶。
中秋夜天色可望好轉
剛過去的週末,颱風麥德姆曾影響本港。呂旭昇預計,隨着其逐漸遠離,高空反氣旋增強,今晚中秋節天氣將轉晴,雖然早晚或有雲層,但市民仍有望在今明兩晚賞月。
風季未完 11月仍有風險
他提醒市民,根據過去10年統計,有5年曾在11月或12月出現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加上氣候模式預測顯示,副熱帶高壓脊在10月至11月初仍將偏西伸展,西太平洋海溫亦略高於平均,意味熱帶氣旋仍有機會生成並影響南海。
呂旭昇強調,雖然已進入秋季,但風季尚未結束,市民不應掉以輕心,應繼續留意天氣預報,做好防風準備。
立即追蹤《東周刊》全新WhatsApp頻道,緊貼全城熱話、突發猛料、獨家消息!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