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6:30 2025-10-01

行政長官李家超本月十七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星島新聞集團同日起進行「市民對《2025施政報告》滿意程度問卷調查」,共逾七千四百人回覆。調查顯示近62%受訪市民表示滿意或非常滿意《施政報告》,亦有近62%市民同意《施政報告》能提升對香港前景信心。而這份《施政報告》以經濟及民生為主軸,調查亦顯示市民對香港前景信心更比去年的60.6%為高。
今次調查於九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以網上問卷形式進行,總參與人數為七千四百五十人。問卷共設七條問題,首條是問「你認為《施政報告》哪些政策最能改善民生?」(最多可選三項),結果排首位是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達25%;第二是提升公營醫療和加強癌症篩查,佔24%;第三是提升綠置居和居屋面積單位比例,佔16%。

《施政報告》圍繞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兩大主軸, 問及「你認為《施政報告》哪些政策最能提振本港經濟?」(最多可選三項),22%受訪者認為是支援中小企措施;其次是推動生命科技和AI產業發展,佔20%;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及制訂優惠政策促進招商,同佔18%。
至於對整體《施政報告》評價,52%受訪市民表示滿意,表示非常滿意者有9 . 7 % , 即合共有61.7%;表示不滿意的佔18.7%,表示非常不滿意的佔8.2%。問到「《施政報告》發表後,能提升你對香港前景信心?」50.3%市民表示同意,連同非常同意的合共約6 1 . 7 % ; 表示不同意者佔約18.5%。今年市民滿意度與去年同一問卷調查的62%相若,而這份《施政報告》以經濟及民生為主軸,調查亦顯示市民對香港前景信心更比去年的60.6%為高。

《施政》值九十分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認為今次《施政報告》值九十分,包括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亦承諾研究食物外賣員等數碼平台工作者的勞工權益保障, 對此表示讚賞。除勞工政策,他指《施政報告》提出加快發展北都、推動太空經濟等新產業,有望帶動經濟發展並創造優質就業機會, 又認為能否做到一百分成效,取決於實際執行,要確保願景落地,以真正推動香港經濟轉型與社會發展。
民建聯議員梁熙表示,醫療政策被選為最能改善民生的三甲屬意料之中,這一直是市民最關注的政策範疇,加上香港人口老化,醫療服務更受注目。


十一招支持中小企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增加公營醫療服務,包括加強癌症篩查,推展中風中心、「心血管疾病綜合醫療中心」等,皆是市民常見疾病。他認為,有好政策亦要配合宣傳,尤其有關措施服務對象是長者,要有貼地易明的方法讓長者了解。
經民聯議員陸瀚民表示,北都被列為獨立章節並放在首要位置,凸顯特區政府重視程度,而且北都發展並非單純土地開發,而是注重「產業綁定」,由政府主導發展,可確保項目與香港整體經濟目標一致。今次《施政報告》推出十一招支援中小企,包括再度延長「還息不還本」一年、寬免水費等,陸瀚民相信對紓緩企業壓力有實質幫助,有政府與銀行體系持續支持,是中小企渡過難關的關鍵。


確保本地就業優先
面對失業率上升,《施政報告》提出為確保本地就業優先,推出措施打擊濫用「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行為,並收緊輸入侍應生及初級廚師的要求。星島問卷調查問及「你最支持哪些新政?」(最多選三項),結果顯示最多人支持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佔19%;之後是提升公營醫療和加強癌症篩查及建立「部門首長責任制」, 分別有1 5 % 及14%;其他政策措施如增加初生子女免稅額、主動推展AI應用,同樣佔7%。
另一條問題是「你對《施政報告》哪個範疇感不滿?」(最多選三項),排首位是社會福利及醫療,同佔14%;其後是土地房屋及勞工福利,同佔12%;9%受訪市民對經濟範疇感不滿。

對於受訪者最關注本地人就業,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振昇表示,侍應及初級廚師都是輸入勞工較多的工種,過往有僱主以餐廳所有職位,用作計算本地員工及外勞人手比例的漏洞,令餐廳全數廚師可輸入勞工,新措施可令本地員工的就業機會增加。他指政府應按各行業失業情況,動態調整輸入外勞政策。

加快內地優藥到港
提到市民對社會福利、醫療等政策最為不滿,工聯會議員鄧家彪分析,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雖然整體數據平穩,但並非所有行業及員工受惠,加上政府面對財赤,過去依賴公帑推動福利或直接補貼方式已難持續,需轉向更精準的政策措施。他認為,社會福利涉及社會氣氛、精神壓力等無形因素,加上醫療收費改革, 令求診及藥物費用上漲,以致部分市民給予負評。
他又指,香港藥物制度必須改革,因重症病人藥物開支越趨沉重,不少癌症患者每月開支高達三萬至十萬,加上醫管局總藥物開支在二○二三/二四年度攀升至一百三十一億元新高,過去十年增長達166%,負擔難以持續,希望可加快審批內地優質藥物來港使用, 做到「好藥平用」。

「積極主動作為」「勇於拆牆鬆綁」
特首李家超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主題是「深化改革 心繫民生 發揮優勢 同創未來」,具體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北都、產業發展和革新、加強應用AI技術等。星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市民認為李家超展示「積極主動作為」、「勇於拆牆鬆綁」的施政作風。

問卷其中一條問及「你認為《施政報告》展示了特首李家超在施政上的特色和風格?」(最多選三項),18%受訪者認為是「積極主動作為、敢於擔當責任」;其次是「勇於拆牆鬆綁、施政靈活變通」,佔17%;「務實貼近民生、聚焦市民實際訴求」及「具備長遠視野,為香港發展作前瞻性規劃」,同佔15%。
民建聯議員梁熙表示,《施政報告》發展經濟的長遠措施着墨較多,認為經濟有長足發展,民生才能改善。他稱讚《施政報告》吸納議員及市民大量意見,回應社會訴求,政策方向正確,但要確保落實到位,並因應事態發展調整。
設「北都發展委員會」
經民聯陸瀚民則指,政府為推動北都簡化審批程序,並設立「北都發展委員會」,由特首親自領導,有助強化跨政策局和部門的協調能力。他又指,《施政報告》提出發展遊艇經濟,包括容許訪港遊艇在安裝監察裝置下,毋須事前預約泊位,將大幅簡化繁複申請程序,提升境外遊艇來港便利度,亦體現政府勇於拆牆鬆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