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4:21 2025-09-18

西九文化區財政赤字連年,上年度財赤更按年急增三成三至逾七億六千萬元,再次成為社會焦點。原來連康文署旗下博物館的赤字亦相當嚴重。立法會最新研究披露,上年度康文署的博物館總收入僅為三千五百萬元,赤字總額接近五億元。當局年初已經放風正檢討收費機制,但同時擬增建八間博物館,若有關計劃落實,將會進一步擴大庫房壓力,博物館入場費加價幅度可能會比預期大。
立法會最新一份《數據透視》披露,在康文署轄下十七間博物館及藝術空間中,到訪人次在六年間大幅上升四成,去年達到七百四十九萬人次,是近年之冠。入場人士當中,本地訪客與旅客各佔一半;藝術館、油街實現、科學館、太空館、文化博物館和歷史博物館均以館藏多元化及舉辦較大型展覽為其特色,成為去年最受歡迎博物館,合共佔近九成訪客人次。


在財務狀況方面,研究提到,由於公營博物館收入來源有限,主要依賴公帑資助,而且自二○一三年起未曾調整門票收費,據報康文署博物館多年來財政一直「見紅」。報告以對上一個財政年度為例,提到這些博物館總收入只有三千五百萬元,赤字總額達四億八千九百萬元,其中十間歷史類博物館收入只有二百七十萬元,扣除支出虧蝕逾二億元,佔赤字總額四成三,其次為五間藝術類博物館,亦佔三成七,當中科學館及太空館雖然收入較多,合計逾二千萬元,但兩館支出更大,導致赤字合計超過一億元。
報告又引述十年文化藝術設施藍圖,指當局正規劃興建八間新博物館,可是,除了預計於二○二八年開幕的文物修復資源中心外,大部分新館「只聞樓梯響」,不但開館無期,甚至不少連主題仍未訂立。
康文署署長陳詠雯年初已透露,正檢討博物館收費,將以「收回成本」作為檢視原則,但仍會考慮市民負擔能力。觀乎博物館正持續翻新,若新展館都要落實興建,將會令當局財政壓力更大,若興建及維修會否計入成本,加價幅度可能會比預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