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商席捲香港 本地零售業陷寒冬

更新時間:14:28 2025-07-29
發佈時間:14:28 2025-07-29

內地電商加速滲透香港市場,對本地零售業構成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支豉油都能在淘寶網上買到,這個現象不再是笑談,而是日益真實的商業衝擊。

自去年底開始,內地三大電商巨頭紛紛「搶灘」香港,推出一系列優惠吸引港人,例如「買一蚊貨都包郵到港」,甚至直接開設線下展覽店,讓消費者可先看貨、後網購。有平台更大張旗鼓地邀請網紅到本港超市進行格價實測,以展示平台商品遠比本地超市便宜,進一步催化港人消費行為轉變。

例如拼多多推出全場免運政策,即使只購買一元人民幣的商品,亦能直送香港自提點。京東則祭出「買貴就賠」及「滿¥188送貨上門」優惠,並在平台設立「本地優選」,希望搶佔港人日常生活用品市場。網購平台甚至標榜「4小時送貨」,正面挑戰香港超市、電器舖及家品店的速度與便利。

 

這波「包郵革命」已迅速改變港人消費模式。不少人寧願在網上選購即食麵、洗衣液、廁紙等日用品,棄用實體店購物。深水埗一家開業逾20年的藥店店主梁先生無奈指出,日用品生意與三個月前相比跌幅高達四成,最受打擊的是紙品類。客人反映網購不但價格相宜,還能直送家門,省力又省錢。他直言,紙品批發商銷量也大減,不得不調低批發價,藥店零售價格亦被迫下調,希望吸引熟客回流。

大埔一間藥房亦有類似情況。店主張先生表示,原本受惠於北上消費潮,生意未受影響,但近月電商免運政策實施後,不少居民直接網購紙品、沐浴露、洗髮水等日用品,導致生意大減三成。他更擔心部分客人已開始網購藥物,例如內地生產的雲南X藥,若趨勢持續,藥品銷售恐將受到波及。

長沙灣一間家品店的女負責人則直言,開關以來生意不斷下滑,至去年底網購熱潮爆發後更雪上加霜。目前生意比通關前暴跌六成,直言「連租金都無得交」。她認為,內地產品價廉物美,加上「一蚊都包郵到港」,令香港實體店根本無力招架。「作為消費者,你唔理用唔用到,買到就係贏家」,她嘆道。更指自提點在社區日漸普及,市民早已習慣網購日常用品,長遠而言,若優惠政策不斷,許多本地店舖恐怕難以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