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9:28 2025-03-05

九龍西聯網總監羅振邦今日(5日)公布,明愛醫院於周一(3日)發生「餵錯餐」醫療事故,導致1名75歲男病人進食時鯁喉,最終搶救無效。他形容事件非常不幸,相信事故涉溝通錯誤,並向家屬致歉。明愛醫院行政總監關慧敏表示,事件會交由死因庭處理,至於會否有刑事檢控風險,則仍待根源調查結果。
病人上月底送入明愛醫院
關慧敏交代事件經過時指,涉事病人本身患有高血壓及認知障礙,去年在院舍開始食免治餐,即將食物打碎以便吞嚥,今年起可進食糊狀食物。他於2月28日因肚脹沒有大便入院治療,起初需禁食並以靜脈注射補充水份,經治療後有所改善。
病人被誤餵正常餐
本月3日,醫生經評估後認為病人可恢復進食,並在病歷寫上DAT(Diet As Tolerated),即可進食平時可進食的食物。但護士和醫生在溝通上出現問題,誤以為指示是可進食正常餐,遂於當天中午派餐時安排了包括米飯及切碎肉和菜的正常餐。
據關指,護士學生在獲餐點後,便開始慢慢餵食。起初病人能咀嚼及吞嚥,及至中午12時左右開始咳嗽。護士學生當即停止餵食,並通知病房內的護士即時進行急救。惟病人情況轉變很快,需載氧氣罩及進行心外壓,急救小隊在插喉時發現其喉嚨內有食物殘留,夾出後仍搶救無效,最終病人在當日下午約1時30分離世。
護士學生根據指示餵食病人
被問到醫生在排版上寫「DAT」代表病人可恢復進食,是否符合指引?醫管局有否規定須寫明病人進食餐點?關表示,因病房是團隊式運作,護士較了解病房內情況,而病人情況在院內有變,進食餐點安排會有不同,故一向由護士與醫生溝通進食安排。
護士學生不會進行複檢
據了解,病房內一般派餐由病房護士負責指示哪張病床的病人應進食哪個餐點,並由病房助理派到病人餐桌上,再由護士或護士學生向病人餵食,其間護士學生不會複檢。而今次餵餐指引由負責護士一名有4年年資的同事發出,而涉事護士學生正就讀五年級,當時根據指示餵食,並只負責餵食一人,病房內也有支援的護士團隊。
關續指,由發現男病人出現情況至臨床情況不正常歷時25至30分鐘,其心跳血壓一度兩次停頓,強調「急救始終無停過」。她並補充稱,醫護在急救中見到涉事病人咳嗽時,已用喉管吸分泌物,同時用氧氣面罩為病人提供氧氣協助呼吸。
她解釋,急救期間有多個流程「同時間處理」,最重要是保持病人有氧氣供應及血液循環,而因氧氣面罩屬臨時措施,故須要插喉。當時醫生打開病人口腔後,發現喉嚨中有食物殘渣,亦成功將之夾出。
事件轉交死因庭處理
據關指,涉事護士曾照顧死者,但不是唯一一更的照顧者,目前她與涉事護士學生正在休假中,「同事們均非常傷心,本周內會再看情況,決定同事休假」。她表示事件會交由死因庭處理,至於會否有刑事檢控風險,則仍待根源調查結果,院方會全力配合死因庭。
明愛醫院事故時序表
日期 | 事件 |
2月28日 | 涉事75歲男病人入住明愛醫院外科病房 |
3月2日早上 | 獲指示可恢復進食「流質餐」 |
3月3日 | |
中午 | 醫生指示可按病人可耐受進食(DAT)進食;病房開始派發午餐 |
中午12:00 | 護士學生向男病人一對一餵食 |
中午12:00-12:03 | 男病人出現咳嗽 |
中午12:03 | 醫護團隊開始搶救 |
中午12:39 | 男病人一度恢復心跳 |
下午01:30 | 男病人宣告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