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7:53 2025-01-24
下星期一便是年廿八,但相信家長都會提早為毛孩洗邋遢。家長在清洗毛孩的床仔、墊子、玩具、寵物車、寵物袋、食盆、水盆時都會使用清潔劑,但要知道即使有安全標誌,可能都未必安全。
安全標誌就等於安全?
貓咪經常接觸地板,即使不是錯誤食用,牠們經常以舌頭清潔腳掌及毛髮,不知不覺攝取了清潔劑。
市面上有很多清潔劑聲稱對動物安全無害,成份溫和可放心使用,很多家長亦以為只要防止毛孩直接吞食清潔劑就沒有問題,但實際上當中所包含的成份可能引致慢性的健康問題。
對毛孩有毒的化學成分
1.次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
漂白水的主要成分,港人常用的清潔劑。然而漂白水的味道,對於某些貓貓來說就像「貓薄荷」吸引,牠們會瘋狂的舔蹭或摩擦有漂白水的地方。
毛孩長期接觸會增加患上癌症、貧血、肝臟、腎臟等的機會。
2.氯(Chlorine)和酚(Phenol)
常見於多功能清潔液、洗衣液、消毒濕紙巾、體香劑、廚房清潔劑、殺蟲劑等。由於氨氣比空氣重,因此使用後會下沉積聚在較接近地板的位置,寵物身型矮小,亦常趴在地上休息,故比人類較容易吸入更多氯。
氯氣是種刺激呼吸道的有毒物質,可以破壞毛孩的皮膚、眼睛及身體其他黏膜。
3.乙二醇醚(Dimethoxyethane)或甲醛(Formaldehyde)
常使用在化妝品、香水、清潔劑、顏料中。毛孩長期接觸增加患上癌症和貧血,亦會損害肝和腎臟。
4.乙醇(Ethanol)
俗稱酒精,若家長有使用含乙醇的搓手液或酒精噴劑,毛孩會舔毛或會吃下化學物質,而噴灑酒精的過程中,酒精會經由揮發吸入毛孩體內,造成肝臟受損。
貓狗的胃部不像人類般有保護性酶來分解酒精,若長期吸入或誤吃酒精,會導致毛孩急性代謝酸中毒,會出現昏睡、嘔吐、喘氣、脫水、腹瀉、嘴發泡吐白沫等症狀,嚴重甚至會死亡。
如何知道毛孩中化學物毒?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首席獸醫桂珍說可從幾方面觀察,腸胃方面,毛孩攝取過多化學物質會出現流口水、食慾不振、嘔吐和腹瀉等症狀。
呼吸道方面,毛孩可能會咳嗽、打噴嚏及呼吸困難。
皮膚方面,皮膚可能會出現發紅、發炎及腫脹。
神經方面,會出現興奮、震顫、痙攣、昏睡甚至昏迷的徵狀。
飲廁所水會中毒?
家長可能會用通渠用品或消毒劑清潔坐廁,有機會令清潔劑流入馬桶內,貓貓誤喝會令胃、食道及口腔發炎,繼而會流口水、食慾不振及嘔吐的徵狀,家長應立刻帶貓貓求醫。
若貓貓有飲馬桶水的習慣,家長最好長期蓋好廁板。
不幸被清潔劑灼傷,家長應如何處理?
若毛孩不小心接觸到含有觸腐蝕性的清潔劑後,毛孩會出現皮膚紅腫、起水泡,舔皮膚或口部損傷。
家長可用先用清水或無菌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後以寵物專用藥膏塗抹傷口。
若情況嚴重,家長未必能妥善處理,建議盡快求醫檢查。
用甚麼清潔才是最安全?
寵物友善的清潔劑一般都較為昂貴,若家長想節省金錢,獸醫桂珍建議D自製成分天然的清潔劑。
做法:以1:1的比例將蘋果醋及水混合,蘋果醋成份天然可靠,用來清潔毛孩衣服或玩具、窗簾、地板盲安全得多。
如污漬較頑強,蘋果醋的比例需要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