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00 2025-01-15
踏入蛇年,可能會有人因應節而衝動養蛇,或許他們覺得將蛇玩弄於手中是代表有型。雖然蛇屬於粗生動物,但不代表牠們易養,要成為蛇的主人,亦要有一定的知識。
香港兩棲及爬蟲協會營運總監Kenis Yang指出上次蛇年都有市民因應節而衝動養蛇,但沒有了解清楚養蛇的知識,在蛇年過後,他們以各種原因棄養,蛇成為最終受害者。
Kenis續說,過往不少棄養個案是飼主沒有得到家人的同意,突然帶了一條蛇回家,嚇怕了家人,結果第二日就棄養給協會。
被蛇的外型嚇怕之外,Kenis說部分飼主的家人因接受不到蛇的糧食而選擇棄養,「基於動物福利,我們建議餵蛇吃雪藏白老鼠而不是生鼠。飼主的家人不能接受餵或將雪藏白老鼠存放在雪櫃。其實雪藏白老鼠和雪藏雞扒一樣都是肉類,只不過雪藏白老鼠不是我們的食物,才會感到害怕。」
蛇是否輕易就會咬人?
現時兩棲及爬蟲協會共收容了三十至四十條蛇,品種主要是常見沒有毒性的寵物蛇,如球蟒、王蛇及粟米蛇。
在兩棲類動物,包括龜、蜥蜴、蛇中,Kenis說蛇的領養率是偏低,導致部分蛇成為協會的長期居民。
兩棲及爬蟲協會不時會舉辦領養日和教育推廣活動,除了讓市民知道領養兩棲及爬蟲動物的途徑,以及讓市民不懼怕蛇。
Kenis說在過往的領養活動上,市民看到蛇第一句就會問「會不會咬人?」。
「我們會解釋給市民知道,其實所有動物都有機會咬人,視乎怎樣與牠們相處。」
以蛇為例,若飼主與蛇互動之前,雙手處理過雪藏白老鼠,手上殘留了雪藏白老鼠的氣味,蛇會以為飼主手上有食物而咬飼主。
大部分寵物蛇都沒有毒性,不幸被咬亦無須恐慌。只要立即消毒傷口和徹底清潔雙手即可。但出現敏感情況,安全起見應盡快求醫。
因此協會想透過活動,讓市民從新認識蛇,不要看到蛇就怕。「我們會帶同蛇到學校或老人院進行講座和探訪,一開始部分人不敢走近蛇,只會遠觀。當他們看到蛇在義工手上十分乖,又不會咬人,他們會主動走近認識蛇。」Kenis說。
蛇難養嗎?飼養蛇需要準備甚麼?
寵物蛇屬於夜行性爬蟲動物,普遍只需一個飼養缸、底材、水盆和山洞便可。
飼養缸大小視乎蛇的體型而定,一般而言寵物蛇用兩至三尺已足夠。飼養缸必須長時間用蓋封好,並將飼養缸的所有窗口封閉,只留下一個窗口作餵食用途,餵食窗口平常也應用膠紙或鎖封好,防止蛇逃走。
底材方面可用寵物尿片、白楊木碎或紙巾,主要功用是吸水和避免殘留異味,約一星期替換一次。
但不建議使用報紙作為飼養缸的底材,因為報紙上的油墨有機會黏附在蛇身。
飼養缸內必須有水盆,蛇可飲水,亦可讓蛇浸泡在水盆內調節體温、清潔身體。最後需要放置一個假山洞,由於蛇習慣捲成一團休息,所以假山洞不能過大,僅僅大於蛇身體型便可,太大的話反而會令蛇缺乏安全感。
飼養蛇的最佳環境溫度是二十五至三十度,濕度則沒有限制,香港夏天的溫度非常適合,而冬天時飼主就要為蛇保暖。
Kenis說可將電暖墊放於飼養缸下約三分之一的面積,蛇便會懂得走到較暖的地方休息,但要注意暖墊不能放於水盆下。同時在電暖墊上應設置一個溫控儀,以監察飼養缸的溫度,若電暖墊溫度太高可能會灼傷蛇身。
市面沒有專為蛇製造的飼料,哪蛇是吃甚麼?
寵物蛇的食物以雪藏白老鼠為主,約七至十天進食一次,同時提醒飼主不應活捉老鼠作為蛇的食物。
若買不到雪藏白老鼠,Kenis指他們曾餵蛇吃新鮮雞肉,但要視乎蛇願不願意吃,所以最好都是餵雪藏白老鼠。
由於蛇會用溫度和氣味分辨獵物,有機會誤把雙手當作食物而咬傷飼主。在餵飼前飼主必須洗手,避免雙手留有食物的味道,同時應配戴手套或用鉗餵飼。
此外,Kenis亦提醒若家長發現蛇患病,必須要立即向獸醫求診,不應使用坊間成分不明的蛇藥。
蛇會不會生病?
常見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皮膚病、寄生蟲如牛蜱、病毒感染、爛口、皺皮等,這些疾病較容易醫治。
嚴重的疾病包括塞蛋、皮膚瘤等,就需要做手術才能醫治。
一般蛇塞蛋是因為子宮扭轉導致,而塞蛋並非靠打催生針來解決,因為蛇不是容易塞蛋的動物,打催生針可能令其子宮收縮造成撕裂,因此必須做手術。
土瓜灣動物醫院獸醫余志軒說有些疾病可能沒有明顯病徵,需要飼主從蛇的行為去判斷。
如飼主打開飼養缸,蛇會表現得十分好奇和活潑,經常吐舌。但若有一段時間表現異常便有可能是生病了。
飼主亦可觀察其體型,上手把玩時感受其體重及身型變化,留意其脊椎骨左右兩邊肌肉是否飽滿,若變得凹陷有可能是健康出現問題的警示。
若市民真心想養蛇,可選擇領養代替購買,因為部分黑心商人會活捉或走私蛇類,破壞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