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獸護到訓犬師 │ 不打不鬧 正向馴化問題犬

更新時間:12:00 2024-10-09
發佈時間:12:00 2024-10-09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狗隻行為訓練員張易嵐(Nicolas),從前照顧傷病的流浪動物,現在訓練有行為問題的狗狗,工種改變了,不變的是他幫助動物的初心,現在就來聽聽他的故事。

在香港與動物相關的職業不多,最普遍有獸醫助護、寵物美容師和狗隻行為訓練員。
從小喜歡動物的Nicolas,中學畢業後尋找與動物相關的職業,在獸醫助護和狗隻行為訓練員之間做抉擇時,Nicolas認識了一位資深的狗隻行為訓練員,令他深入了解這門職業的工作內容等各方面,而選擇成為一位狗隻行為訓練員。

高壓制狗

由於香港的狗隻行為訓練員發展不算成熟,如想入行,Nicolas說只可報讀由狗場開辦的課程,但畢業後所獲發的證書,是沒有資歷認可。
由於沒有其他途徑,Nicolas便開始在到狗場學習訓犬的知識和技巧,狗場的導師會以指令、釘帶和電帶來控制狗狗的行為。由於Nicolas沒有訓犬的經驗,以為這是「正確」,但後來他對訓犬的認知越多,發現狗場所用的方法較傳統,對狗狗或會造成傷害,令他對這行業留有壞印象。「最接受不到的是用電帶,這已屬於虐待,於是入職一個月便選擇離職。」

轉投獸護行列

離職後Nicolas加入了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成為一名獸醫助護。之後因工作而認識了協會的狗隻行為訓練員,從他身上認識了訓犬的正確方法,再次令他萌生成為狗隻行為訓練員的想法。
於是Nicolas報讀了美國Karen Pryor Academy(KPA)的狗隻行為訓練遙距課程,亦會在休假時回到協會向狗隻行為訓練員偷師。
KPA是美國著名的狗隻行為訓練學校,推崇正向訓練,並利用響片(Clicker)來訓練狗狗,令牠們在不受壓迫之下糾正行為問題。
完成九個月的遙距課堂後,Nicolas得到協會的基金資助到美國參加訓練和考試。
Nicolas說兩星期的留學生活,需要連續十日參與考試,由早上九時至下午五時,在不同場景下訓練狗狗,導師評估考生是否適合成為狗隻行為訓練員。
成功通過考試後,Nicolas獲發證書,正式成為一位狗隻行為訓練員。回到愛護動物協會負責訓練待家的幼犬和成犬,包括糾正行為問題。

推廣正向訓練

Nicolas說報讀KPA課程的另一目的,是希望令香港家長認識正向訓練,「亞洲人的教狗方式像教小朋友般,會打打鬧鬧或大聲呼喝,而外國人則以鼓勵方式引導小朋友做對的事。希望透過我在美國學到的知識來糾正香港的訓犬文化。」
所謂的正向訓練是指不打不鬧,用狗狗喜歡的東西來糾正狗狗的行為,因為狗狗是通過聯想來學習。
以訓練幼犬坐立為例,傳統方法會讓幼犬戴上頸帶,當牠不聽從「Sit」指令時,訓練員會拉扯狗繩,令幼犬的頭向上仰,當頭向上仰時,本能反應會令牠們坐下。「這種方法令幼犬將『Sit』和『拉扯』聯想在一起,雖然幼犬服從指令,但其實每次坐下時都會感到不安和害怕。」Nicolas說
正向訓練之下,Nicolas會慢慢引導幼犬自行坐下,「只要當狗狗的臀部觸碰到地面,按一下響片,同時給予獎勵。久而久之幼犬便會覺得原來坐下就會有獎勵,之後牠們便自然喜歡這行為。」
訓練中所指的「獎勵」,家長第一時間便會想到零食,但Nicolas說不一定,可以是狗狗喜歡的東西,例如跑草地、玩耍等,因為不是每隻狗狗都是貪吃。
Nicolas指出特別驚青狗在陌生環境下,牠們因害怕而不願吃東西。此刻零食不能夠令牠開心或放鬆,只有回家才可以,所以回家便是獎勵。

訓犬滿足感較大

獸醫助護和狗隻行為訓練員的工作都是幫助動物,Nicolas說後者的滿足感較大,「獸護的主導性較低,主要是協助獸醫進行治療和照顧留院動物,帶有局限性。狗隻行為訓練員是由零開始,由判斷狗狗有甚麼行為問題,之後利用正向訓練進行糾正。完成訓練後牠們回家展開新生活,這樣由零到一百的過程,這份滿足和使命感較強。」
Nicolas說有時候在狗公園,會有狗狗突然搖頭擺尾跑到他身邊,原來是他的「學生」。看到牠們開開心心地成長,滿足之餘亦感到欣慰。

注重幼犬訓練

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狗隻行為訓練員張易嵐(Nicolas),日常工作主要是訓練待家的成犬和幼犬,工作大致分成幼犬訓練、社交訓練、服從訓練,行為問題的狗狗四個類別。Nicolas說以幼犬訓練的比例較多,因為不想錯過牠們的學習黃金時間。
十六星期以下的幼犬,因未打齊疫苗,不能外出散步,但牠們總不能整天待在狗房,所以Nicolas會抱牠們外出嗅聞花草、曬太陽、聆聽車聲來感受這個世界。「這亦算是社交訓練,社交不一定面對人或狗,從小接觸這些事物,待牠們長大後自然不會抗拒外來事物。」Nicolas說
同時協會接收的幼犬大多是唐狗,Nicolas說唐狗的先天基因比品種犬容易驚青,因為牠們靠驚來在野外生活,所以盡早讓牠們接觸不同事物,長大後自然不會變驚青狗。

常見的錯誤養狗方法

狗狗出現行為問題,或多或少是由家長造成。香港愛護動物協會狗隻行為訓練員張易嵐(Nicolas)指出三個常見的錯誤養狗方法。
1.忽視行為問題,狗狗出現行為問題前,一定有先兆,但家長只會冷淡面對。直到問題變嚴重才尋求訓練員幫助,此時便要花很長的時間來糾正。
2.控制慾強,喜歡向狗狗發出指令,其實狗狗的世界沒有「Yes」和「No」,家長盡量讓狗狗自己去探索世界,不要限制牠們。
3.沒有站在狗狗的立場來看待,例如狗狗咬人,家長第一時間會覺得是狗狗惡或頑皮,但其實狗狗不會主動咬人,攻擊人一定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