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火山爆發實驗 培養探究精神│資優教室

製作火山爆發實驗 培養探究精神│資優教室

更新時間:12:00 2025-07-05
發佈時間:12:00 2025-07-05

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喜歡進行科學小實驗,透過混合不同物料,產生化學效果,令他們化身成為小小科學家,認識和學習基本的化學原理等,好玩又可以培養探究精神。有中心開辦火山爆發實驗班,讓小朋友透過製作火山模型與酸鹼反應實驗,認識氣體的產生與物理特性,結合藝術與科學領域,接觸多元化學習體驗。

藝術方式

「大眼睛畫室 Big Eyes Kids Art」於2024年成立,創辦人欣欣老師是一位前幼稚園老師及幼兒藝術導師,她希望將「幼兒教育」融入藝術,在課程中加入生活化、富感官探索及趣味性的學習,從基礎繪畫技巧到創意藝術表現的各個方面,讓兒童在自主探索中學習,繼而對藝術產生興趣。
該中心採用「過程藝術」(Process Art)作教學方式,是一種着重於創作過程,多於結果的藝術形式,主要由兒童做主導,鼓勵他們自主探索及思考。老師會透過開放式提問引導兒童構思作品,讓他們在創作時有更多想像空間,激發兒童的創造力和想像力,豐富兒童的藝術體驗。正如該中心舉辦的火山爆發實驗班,就是一個探索過程的活動。
這個班適合3至12歲的兒童參加,透過製作火山模型與酸鹼反應實驗,讓兒童認識氣體的產生與物理特性,可謂結合藝術與科學,並接觸多元化的學習體驗。在課堂上,老師先播放一段大自然火山爆發的影片,接着與兒童討論;然後一起製作火山模型及進行小實驗,跟着解釋科學原理,最後兒童會進行個人創作,設計屬於自己的火山。

3位小朋友體驗做小實驗的過程,靜待火山爆發的一刻,既緊張又興奮。
3位小朋友體驗做小實驗的過程,靜待火山爆發的一刻,既緊張又興奮。
在課堂上,老師與小朋友一起做實驗,以及講解當中的化學原理。
在課堂上,老師與小朋友一起做實驗,以及講解當中的化學原理。
小朋友們合作製作火山,增強溝通和社交能力。
小朋友們合作製作火山,增強溝通和社交能力。

多元體驗

參加火山爆發實驗班,能為兒童帶來多元的學習體驗。首先透過天然的檸檬酸與梳打粉反應,讓他們直接理解酸鹼中和的化學原理,觀察二氧化碳氣體如何推動「岩漿」噴發,認識物理與化學的基礎概念。兒童化身小小科學家,透過調整檸檬汁濃度、梳打粉比例等因素,練習「提出假設→實驗驗證→觀察結果」的科學方法,並培養解難能力,在失敗與成功中建立探究精神。
活動融合藝術創造與科學探索,兒童不僅能用輕黏土塑形火山模型、裝飾色彩紋理來營造空間美感,還能觀察泡沫岩漿流動的軌跡,五感探索進一步強化,刺激感官認知。此外,與其他兒童分工製作火山模型及分享環節,能訓練語言表達與邏輯敍事能力。

火山爆發製作步驟

火山爆發實驗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包括:檸檬1顆(檸檬切半)、梳打粉(碳酸氫鈉)、輕黏土(製作火山模型)、塑膠杯(火山核心)、紅色食用色素/顏料(模擬岩漿)、湯匙、攪拌棒及濕紙巾。

步驟1,用塑膠杯當火山口,輕黏土包覆成錐形,接着捏出裂縫增加真實感。

步驟2,用彩色輕黏土製作樹葉、小石頭以裝飾火山。

步驟3,將檸檬切半,用手或工具擠出汁液,約需30-50ml。

步驟4,在火山口倒入3湯匙蘇打粉,並加入紅色的色素攪拌均勻。

步驟5,將檸檬汁緩緩倒入火山口,立即可看到泡沫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