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哪叱2》正式在香港上映,迎來一片討論熱潮。電影中除了主角哪叱外,他的師傅太乙真人也成為網上討論熱話。
太乙真人其實是《封神演義》中的一個角色,而在道教中都會稱之為太乙救苦天尊,不少小說和電影中的太乙真人,都是從道教中這位最重要的神仙演變而來。
元始天尊弟子
太乙真人這個稱號,出自明朝的《封神演義》一書,為清微教主,自立清微派,乃玉虛宮十二弟子中的第五位上仙,屬於昆崙山闡教門派,元始天尊的主要門生之一。
親傳弟子為靈珠子轉世的哪吒,身邊侍者為金霞童子,祂修成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擁有慶雲青蓮護體能力,協助武王伐紂破截教。小說中祂是哪吒的授業恩師,以蓮花為哪吒重塑肉身,更傳授他三頭八臂的法身,寶乾坤圈、混天綾、火尖槍、風火輪、金磚、九龍神火罩、陰陽劍等神兵利器,均是由太乙真人傳給哪吒。
太乙真人在民間行業信仰的影響力較大,被供奉為「蛋業祖師爺」,並且在十二仙中的知名度最高,經常出現於動畫片、真人劇、 漫畫、遊戲中。
解憂排難
道教中,其中一位主神是太乙救苦天尊,其稱號極多,又稱東極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十方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居於青華長樂界中的妙嚴宮,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行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則會接引登天成為仙人。
另外,如果人們在山海遇險,只要虔誠誦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有「解憂排難,化凶為吉」的效果,所以祂又有「尋聲救苦天尊」之稱。
無限化身
春秋戰國時,楚國人供奉東皇太一和東王公,即東華帝君信仰,有研究認為這就是太乙救苦天尊信仰的來源。唐代時太乙救苦天尊信仰開始廣傳,漸漸成為中原至湖北一帶的重要民間信仰。
唐朝時,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第一卷《城南文銖臺驗》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現時存世最早的救苦天尊石刻造像,為四川安岳玄妙觀中的「救苦天尊乘九龍」龕,鑿造於唐開元十八年。
太乙天尊有無限化身,甚至會變身不同職業的男女,四處救苦救難,極有觀音菩薩的影子。
太乙天尊誕辰為農曆十一月十一日,得道日為八月初八日。宋真宗時以八月初九為太乙天尊官方壽辰,稱元成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