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2:58 2024-12-29
容思瀚為二〇二四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得主之一,無獨有偶,三十年前他父親兼保險界殿堂級人物容永祺也曾獲同一殊榮, 是全港首對一門雙「傑」父子。容思瀚小時候的志願是當律師,長大後亦夢想達成,但他卻因一次受傷經歷決定棄法從保,轉戰保險業。
初入行時年僅二十三歲的容思瀚憑着信心、決心和恒心,入行四個月獲得業界的崇高榮譽「百萬圓桌會」( MDRT ) 資格, 並於二〇二二年成為終身會員。十多年後他的團隊更由六人增至逾百人,成為公司在香港及澳門最年輕的資深區總監。
容思瀚直言,獲選傑青最開心, 因為今個年度的主題「傑出.從未停步」,正是他一直實踐的方向,印證年輕亦可有為之道。
「傑青是香港一個重要獎項,是對工作與服務的肯定及鼓勵,在事業發展之餘,同時要關心及回饋社會。三十年前父親得獎時,我有出席頒獎禮,但年僅五歲不太知道發生甚麼事。現在父子兩代同為傑青,顯示我傳承了父親的教導,在事業上建立好基礎。」容思瀚說。
二○二四年的傑青主題是「傑出.從未停步」,可說是容思瀚事業上的寫照。小時候他對保險業興趣不大,當初選擇讀法律除了覺得很專業外,更不想別人覺得他靠父幹,故揀選與爸爸工作不同的路。
在英國大學畢業回港後,他曾在大律師樓工作,更到高等法院學習,但短暫工作後體會到做律師要花大量時間處理海量文件,更發現自己喜歡做對人的工作,於是開始思考哪個行業才能發揮所長。
從法律界轉至以人為本的保險界,他坦言沒心理掙扎,更因一次受傷經歷啟發他決心轉換跑道,「入行前,有一次踢足球受傷導致細菌感染,需要入院進行手術,費用涉及六位數字,幸好有醫療保險賠償作後盾,令我可安心治療。這經歷讓我明白到保險對病人的好處,這工作具意義及使命感,能為人們雪中送炭。」
受傷後決心轉跑道
進入保險界後,父親成為他的老闆,「爸爸是業內傑出人士,也是個好師父,我順理成章加入其團隊,從他身上學習待人處事態度。他要求很高,但我不介意且虛心學習。」
那時候他父親明言,在這行業要成功,首要以每月完成一定數量的保單為目標,每年要取得MDRT。為達成目標,容思瀚堅持每天至少見三個客,心想就算不能控制業績,也可控制見客數量,提升達標機會。
由於他入行時年僅二十三歲,在這個講求經驗及年資的行業,如何取信於客戶成為一項挑戰,更不時被客戶質疑「你的工作做得長久嗎?經驗足夠嗎?」有一次朋友轉介一名潛在客戶給他,對方聽完講解後,雖然覺得分析得不錯,但卻認為他年資及經驗不足,要求更換一位年資較深及有經驗的財務顧問跟進。
連續十年業績達標
「當時我仍多謝對方給我見面的機會,然後指出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也有起步及磨練的過程。就算現在經驗不足,但我對保險業絕對有熱誠,並會用愛心和專業的態度為客戶服務, 最終獲得客戶的信任。﹂容思瀚說。
面對別人的質疑,容思瀚有一套心態去面對。「在入行前我體會過保險的好處,將其分享給別人, 對於接受與否並不重要,刻下不接受並不等於永遠否定。我會研究怎樣以簡單易明的方式,將保險的價值及意義告訴客戶,用平常心去分享而非賣產品。相比經驗,心態與專業更重要。」
最終花了四個月時間,他在入行首年底前更獲得了MDRT會員資格。今時今日,縱使他已晉身資深區域總監,他仍繼續用心為客戶服務,就算在新冠疫情期間不能與客戶見面,仍不停步, 更連續超過一百二十個月達標。
獲得MDRT資格後他再接再厲,連續兩年獲得公司的最傑出財務策劃顧問獎,二〇二〇年晉升為區域總監,過去連續三年獲得全公司最傑出區域總監,更於今年初晉升為現時最年輕的資深區域總監。除公司內部獎項外,他入行翌年,便獲公司推薦參加有「銷售界奧斯卡」之稱,由香港管理專業學會舉辦的傑出青年推銷員比賽,且成功勝出。此後多年不斷在香港、內地以至亞太區等保險業界獲得多項殊榮。
入行四年後,他在二○一六年開始建立團隊,從單打獨鬥轉為專注管理及培訓角色。團隊成立初時僅得六人,八年後的今天,已擴展至逾百人。「團隊首名成員是在美國大學畢業後加入, 那時他只得二十一歲,一直擔心這工作會影響他與朋友的關係而缺乏信心。為協助他改變想法,我帶他一齊見客,讓他觀察怎樣以專業態度為客戶作規劃,並持續提供培訓及演練。待他上軌道後,我更鼓勵他在首年爭取MDRT資格,憑着其努力及堅持,成為了全區最年輕的MDRT。」
容思瀚指出,作為團隊領袖要Lead by example,將經驗複製給同事,擴闊他們視野,令每位同事都能安心工作,透過企業化經營、教會式鼓勵及現代化培訓這三大方向,助他們成材。其團隊會細分不同部門,如培訓部、娛樂部等,採取系統式管理。
建立團隊 分享經驗
「好像今次出書,亦是經驗的分享。當初是同事鼓勵我,可透過寫書回顧過去十年發展經歷,分享個人經驗,讓別人知道保險是專業的,以至如何服務社會。」他透露,是次出書的收益扣除支出後,將全數捐給教會。
在十年多工作生涯中,他認為最難忘時刻是新冠疫情令保險業面對重創,團隊感到前景迷茫。當時身為區域總監的他,認為如不控制困境,困境便會控制你,故主動帶領團隊積極面對。
不能親身與客戶見面,他們便拍片支持同事及客戶,主動關心客戶及社會有何需要,更協助不同團體搜羅抗疫物資,捐贈檢測包給社福機構,並與青年團體代表合作,親自送物資給劏房戶。還記得有位爸爸說:「多謝你們特意送物資來,同我們傾下偈。」他認為,探訪活動給予基層的不只是物資,也是心靈及精神上的支持。這段困難時刻,磨練出團隊的主動關心精神,抱着重視過程、不重視結果, 迎難而上的心態。
過去十二年從未停步,他在個人及團隊取得一定成績後,將未來目標放在保險專業形象的提升,「保險產品日新月異,複雜程度與日俱增,故保險及理財顧問應具備大學學歷。此外,更要不斷提升專業知識,好像稅務及信託等範疇,更可與專業人士合作, 提供一站式保險及理財服務。」他希望日後年輕人不僅以醫生或律師作為目標,保險也被視為想理職業。
每月一日與同事做運動
容思瀚小學三年級開始熱愛足球,經常與同學及朋友們到維園踢波。二〇〇三年暑假更曾與一位好友到英國曼聯足球學校參加暑期班,在英國讀書時也加入校隊,「足球不單成為我與朋友聯繫友誼的方式,更學習到堅毅精神及團隊精神的重要。」
他認為,足球與建立工作團隊理念相似,同事各有長處,隊員間要互相補位及扶持,一起成長及努力,成就是靠共同努力而來。
由於正值事業打拼期,他現在較少踢足球,「自疫情後,我每天早上七時左右抽空跑步半小時,享受自我空間之餘也可安靜地思考,保持身心健康。」他深明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故每月設一天為運動日,讓同事們參與各式各樣的運動,關注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