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良身兼多份職務,故懂得分配時間很重要。

天道酬勤 立法會議員陳沛良

更新時間:11:34 2024-07-21
發佈時間:11:34 2024-07-21

現任立法會議員陳沛良,投身保險業四十八年,是香港保險業聯會前主席。他在業界當然稱得上老行尊,但在議會卻要從頭學習。「本以為透過選舉委員會參選不用拉票,但現實卻不是,當時試過一天走八九場,從早上八點走到晚上八點,連續整個月如是,結果瘦了很多磅,就當減肥。」

天道酬勤,要付出方能有收穫,是陳沛良從工作上的前輩學習得來的信念,「公司很多前輩都是付出很多也不計較,就這樣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到我參與公職,很自然也會主動付出。」

踏入議事廳兩年,他仍然努力學習,力求進步,期望做一個穩重而可信的議事者。 

 

陳沛良競選時出席各大小論壇,當中IT界別尤其難忘。
陳沛良競選時出席各大小論壇,當中IT界別尤其難忘。

 

陳沛良於五十年代末出生在一個基層家庭,一家六口擠在唐樓一個小空間,放學就幫媽媽車衣送貨,「即使這樣也不會覺得窮,反而生活充實,都很開心。」中學就讀傳統愛國學校香島中學,自小培養了愛國意識,長大後加入中資機構工作,到參選立法會,其愛國思想從來沒變。

提起在中資機構工作,陳沛良至今只打過一間公司的工,一做四十八年,「進入中國保險工作時,也不知道保險是甚麼,靠邊做邊學。那時還沒確定向保險業發展,所以晚上又去理工讀機械工程。」原來當年中資公司有不少獨特的文化,「薪金雖然不高,但年輕人多,工作氛圍很好,公司會搞很多活動,甚至有員工內地旅行。加上以前的領導與下屬關係很親密,譬如中午休息時間,大家會一起捉棋或打乒乓波。」

雖然他收過其他公司不少邀約,但最終仍然留下來,原因與經常有新的學習機會有關,「我試過做市場部的崗位,之後又做內部後勤。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做了差不多十年八年,因為公司計劃開一個機構在倫敦,我又有機會接觸外面的市場,尤其是保險業在英國是很發達的。」

激烈競選當減肥

細看陳沛良卡片上的頭銜,一系列的公職、委員會、聯會等排得滿滿,其中一個是香港保險業聯會,「在聯會裏做公職的話,對掌握保險市場上一些變化、政策,會很有幫助。當然不能只是掛個名,是要付出,要參與很多不同的委員會或者日常會議,還有很多跟保險行業有關的事情,都要去解決。」

從一兩個職銜到後來越來越多,甚至晉身立法會,他卻不覺得辛苦,還笑言:「我覺得很隨緣,有得做就做;不能做也沒問題;沒得做就休息一下享受生活。做了幾十年,又不算很累,最主要懂得時間管理,否則就算很少工作,都會覺得很累。」而且天道酬勤,要付出方能有收穫,「公司很多前輩都是付出很多也不計較,就這樣潛移默化影響了我。到我參與公職,很自然也會主動付出。」

 

參選期間,陳沛良多得一班助選團落力支持。
參選期間,陳沛良多得一班助選團落力支持。

 

陳沛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公職,當然是立法會議員。從沒想過從政的他,是因為受到鼓勵才去嘗試,且未踏入議事廳前,已先接受了挑戰,「參選之後,才發覺不容易,開頭以為循選舉委員會參選不用去拉票,但事實是,一參選就要拉票,很多不同的社團和不同界別都要去拉票。試過一天走八九場,從早上八點走到晚上八點,連續整個月如是,結果瘦了很多磅,就當減肥。」

當中不同的競選論壇最具挑戰,自小已靠溝通技巧謀生的他也被考起,「其中一個很特別的競選論壇是IT界別,當時在台上設了一小台,要求參選人站上去,再由選委會發問。最大問題是問我IT的問題,真是很大挑戰,還有去醫學界又是另一個挑戰。但這些都必須去適應、去應變。幸好我是做保險,做對人的工作比較多,都過到關。」

 

議員都有童趣一面,在音樂會上與學生打成一片。
議員都有童趣一面,在音樂會上與學生打成一片。

 

 

因為參與公職與活動,陳沛良接觸到來自各界、不同年紀的市民。
因為參與公職與活動,陳沛良接觸到來自各界、不同年紀的市民。

 

 

陳沛良現為西安市政協。
陳沛良現為西安市政協。

 

必以香港利益行先

陳沛良坦言,做了兩年多議員,透過參加了不同的委員會,對民生、福利議題認識多了很多,視野擴闊了,但有一事他仍有很大進步空間,「聽其他議員各方面的發言,總是覺得自己論政水平不夠高,相信要多一段時間學習和適應,對一些政策熟不熟悉,以及有沒有建議等,這方面我還有改進空間。」

但他有一個重要的議政宗旨,「雖然我做保險,但不是功能組別,所以看議題要從香港整體利益判斷。如果政策對香港整體較好,卻對業界有影響,我會考慮整體大方向,不會只顧及業界利益,兩者之間要有平衡。」

 

學校不時參加立法會導賞團,陳沛良都會參與向同學講解。
學校不時參加立法會導賞團,陳沛良都會參與向同學講解。

 

 

踏入立法會,對於陳沛良而言充滿新鮮感,同時也知道不是一件易事。
踏入立法會,對於陳沛良而言充滿新鮮感,同時也知道不是一件易事。

 

 

話雖如此,但陳沛良在議會內仍然很關心保險業界的議題,他會積極推動政府更快速地處理業界關注的問題,「現在的保險售後服務中心都想盡快推行,但中間仍有問題要處理,所以在立法會裏經常要跟財庫局跟進,溝通效率確實比以前好。」

港車北上的實行更令他自覺任重道遠,「政府推出港車北上初期,保險業界所得的資訊不多,究竟保險怎樣搞?那些申請手續怎樣做?」作為議員,其中一個優勢就是能更快速處理業界的需求,「我們可以催促政府加快決策,讓保險業界多點時間協助推出相關保險服務。」

的士與網約車的矛盾

近期另一個火熱議題,就是的士與網約車的矛盾,「最近的士業界很多的問題,各方媒體也會找我評論或問我看法怎樣。因為的士業界知道我做保險,經常說保險費貴,我都要向業界澄清,其實保險公司年年蝕等,很多這些例子。」至於最棘手議題,應該是疫情後的香港經濟,「現在最逼切是恢復經濟信心,特別是刺激香港經濟、發展。作為立法會議員,對這類議題必須多加關注。」

陳沛良原則上都不把公事帶回家,也不會在家裏討論公事;公餘時間,喜歡行山、打網球,或許這就是他多年擔任各種職務,仍能做到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原因。

 

閒時陳沛良最喜歡行山紓壓。
閒時陳沛良最喜歡行山紓壓。

 

保險業 不同年代的挑戰

陳沛良見證保險業的改變,「現在的保險跟以前有很大分別。七八十年代入行初時,社會對保險的認知沒有現在那麼好。一聽到講保險,大家都會怕了你。」負面印象,來自欠缺規管,「以前人壽保險真的沒有規管,很多人買了保險卻不獲賠償。」

 

陳沛良在一間公司服務四十八年,圖為他參加公司六十周年慶典。
陳沛良在一間公司服務四十八年,圖為他參加公司六十周年慶典。

 

時移世易,現在保險業面對的不再是形象問題,「香港這麼小的地方,有超過一百間保險公司,無論產品、價格、人才的競爭都很大。以前做保險,利潤很有保證,現在不是了,因為競爭關係,利潤低了很多,要靠創新產品、服務來補償。」

 

任職保險公司令陳沛良接觸很多行業,對現在從政有很大幫助。
任職保險公司令陳沛良接觸很多行業,對現在從政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