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助其中 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主席羅君美
更新時間:13:29 2023-10-29
發佈時間:13:29 2023-10-29

香港知名會計師羅君美,也是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首位女性會長、香港女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她在自己的專業發光發熱的同時,也是活躍於社會服務界多年的有心人。

「不管是我的專業還是社會服務,宗旨都是助人。」出身富泰之家的她,樂於助人的情操原來從小已學懂,到大學時期更遠在加拿大唐人街和幾個同學一起搞社會服務,不但做出成績,也讓她深切地體會到助人的意義。

她用「快樂」二字概括數十年來在職場打拼和服務社會的經歷。現身兼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主席的羅君美從沒想過退下火線,她寄語年輕人「找出自己喜歡的事業,便能寓工作於娛樂」。

「很慶幸自己生長於一個快樂的家庭,父母也是開朗的人。」會計師的父親和曾經是小學老師的母親,為子女打造一個充滿自由氣息,卻又有生活規律的家。羅君美回憶小時候,父母會開家庭會議來決定家中的大小事,「即使我們年紀還很小,爸爸也要求大家坐在一起,逐一問我們幾兄妹的意見。」

 

羅君美指快樂的成長,讓她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圖為與家人在一起。
羅君美指快樂的成長,讓她建立正面的人生觀。圖為與家人在一起。

 

除了讓孩子參與,更重要是「身教」。「自小看到父母樂於助人,媽媽告訴我,只要能幫助到別人,即使自己吃一點虧也不是問題。」母親的話,一直記在在羅君美心中,「父母的教導,到今天依然很實用。」她認同開心快樂的成長,讓她建立了日後正面的人生觀。

羅君美坦言,父親的成長其實並不富裕,在大多數人生活都很艱苦的年代,父親唸完小學便要出來社會工作,到長大了才能朝着自己有興趣的專業進發,最後成功考取會計師資格。白手興家的父親從小就是她的偶像,不過追隨父親的足跡卻不是她早就立定的志向。

雖然父親對子女能繼承自己的事業滿有期望,「不過大哥二哥也不感興趣,到我要決定路向時,其實沒有明確目標,所以就聽從爸爸建議,選讀會計。」於是隻身遠赴加拿大蒙特利爾升學,「因為既然選定了,就要讀最好的,想不到一讀就愛上了。」

 

 

〇三年獲香港會計師公會頒發傑出會計師大使獎,肯定了她在社會服務作出的貢獻。
〇三年獲香港會計師公會頒發傑出會計師大使獎,肯定了她在社會服務作出的貢獻。

 

 

唐人街服務初體驗

一個人在異鄉的羅君美,憑着父親的教誨:「有困難就去克服」,不但在生活和學業上順利站穩陣腳,更用餘力嘗試開展社會服務。「當時我們華人學生經常去唐人街購物和吃東西,漸漸看到那裏的服務需要。後來發現可以申請政府資助,於是便試試出一分力。」

她和幾個同學申請了基金,趁暑假在唐人街開設了兩個服務中心,用作舉辦活動和為不諳英語的華人提供各種生活上的協助。幾個年輕人從零開始,找到善心人借出老舊房子,自己動手維修布置,親手建立一個社區中心,開始服務華人街坊。

社會服務初體驗,為羅君美帶來不少衝擊。「有一次我們舉辦郊遊活動,當中有兩位老人家竟然穿了一身西裝。我覺得很奇怪,細問之下才知道,他們十七、八歲就被『賣豬仔』到了美國,一直在唐人街打工,因為不懂英文,所以從未離開。我們的活動對他們來說是盛事,他們高興得要盛裝出席。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心想,要為他們辦更多活動。」

 

 

〇六年香港女會計師協會成立,羅君美(右五)出任創會會長。
〇六年香港女會計師協會成立,羅君美(右五)出任創會會長。

 

 

這工作一直維持到他們大學畢業,其間不但舉辦活動籌集經費,更有機會走出華人社區,讓她接觸到當地的智障兒童,為他們舉辦活動。「那是我第一次接觸智障兒童,小朋友對我們很好奇,不停伸手摸我們。」

羅君美形容這次經驗帶給她很大的啟發。「那天窗外風景很美,桌上一堆美食。我忽然領悟到,我們有眼去欣賞,有耳去聽,有口去說,活動自如,已經很幸福,所以也應多走一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後來,當地政府看到他們做出了成績,於是撥款在唐人街正式成立服務中心。

與社聯EDS結緣

一九八二年,已大學畢業並在加拿大會計師行累積了數年經驗的羅君美,決定返港加入父親的會計師行,也開始活躍本地會計專業領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先後出任香港華人會計師公會會長;香港會計師公會理事;二○○六年成為香港女會計師協會創會會長,同時亦憑藉專業知識,出任多項公職。她強調:「會計也是個能助人的專業。」

她跟非牟利慈善機構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EDS)結緣,有賴前立法會會計界議員李家祥,「當時李家祥是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主席,他找我出任義務司庫。○一年,EDS由社聯分拆出來,由於知名度不高,較難找到人擔任義務司庫,所以就由我轉任,後來再出任主席。」身為主席的羅君美用自己的人脈和服務經驗,帶領EDS因應着時代轉變向前發展。

 

羅君美聯同會計界的友人,一起參與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的慈善跑。
羅君美聯同會計界的友人,一起參與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的慈善跑。

 

分拆前的EDS主要是為更生人士提供培訓,讓他們有一技之長,以便重投社會。獨立後,服務更為面向大眾。對象涵蓋各年齡層,也為新來港人士、單親媽媽、少數族裔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小朋友等安排針對性的服務。羅君美指,機構重視的不僅是職業培訓,亦會關心參與者的個人需要。

「我相信每個人有不同長處,不一定人人都可以在平常的學校培養,我們希望能在不同方面提供支援幫助,發掘他們的才能,讓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所長。」羅君美說,這也是EDS的服務理念。近年香港人口老化,老年人口的教育水平亦有所提高,EDS也因時制宜,加強安老服務課程,二○至二二年間,就為業界培訓出三千多名人手。另外亦為高教育水平的長者開設全新的培訓課程。

工作與 娛樂合一

青年事務亦是EDS另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我們會主力推動協助青年人於大灣區發展,加強兩地融合,讓年輕人有更多體驗及發展的機會,也會積極培訓內地年輕人。因為我們的市場將會越來越大,大家不應把香港看成一個很小的城市,而是要將之視為大灣區的一個點,希望年輕人可開闊眼界。」

事實上,早在疫情前,EDS已一直有組織年輕人往內地交流實習。羅君美也身體力行,經常隨團參與。她笑言,其實自己不僅每個活動都親身出席,更會動員公司同事一起參與,有時連丈夫也現身支持。

羅君美說:「能夠全情投入的動力,是在於看到自己所做的事,真的可以幫助別人,這是令人很快樂的事。也令身邊的朋友感受到有助人的力量。比起相約飯敘,不是來得更有意義嗎?」

在處理繁重而高壓的會計師工作之餘,又分身投入社會服務,羅君美形容,兩者相輔相成,也樂在其中。她很享受和受助者接觸,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得着,也學到很多,「我可以把工作與娛樂合一,也想告訴年輕人,其實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便能於當中得到樂趣。」

 

 

'我們有眼去欣賞,有耳去聽,有口去說,活動自如,已經很幸福,所以也應多走一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我們有眼去欣賞,有耳去聽,有口去說,活動自如,已經很幸福,所以也應多走一步,去幫助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