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檔案|中風年輕化 調查:患者對復康感困難
更新時間:08:00 2023-09-05
發佈時間:08:00 2023-09-05

一旦中風,身體有機會出現各種後遺症,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及日常生活。醫生指,持續進行復康運動對中風患者十分重要,除了有助提升活動能力,亦能減低他們再次入院的機會。但由於患者出院後大多缺乏恆心及指導,因此難以定期做運動。為了提升中風患者的運動意欲,病人組織正招募中風患者進行研究,並探討AI人工智能復康程式對患者復康的效益。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黃家星醫生指出,在2021年,本港有3,126人因中風而死亡。另外有報告估計,在2036年,用於65歲或以上中風患者的直接醫療成本,將飆升至每年約39.79億,情況令人關注。

為了解中風患者的身體狀況及運動習慣,新健社訪問了120名中風患者,新健社主席梁景航先生指,綜合問卷調查結果,大部份患者認為自己體力及靈活程度、身體反應未如理想。其中,缺乏恆心及沒有人指導,是受訪者認為難以定期運動的原因;大部份患者希望透過AI人工智能復康運動,在家提升運動意欲。

 左起:中風患者蘇少球先生、新健社主席梁景航先生、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東華三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臨床講師黃潔怡女士、中風患者吳凱琪女士。
左起:中風患者蘇少球先生、新健社主席梁景航先生、腦神經科專科黃家星醫生、東華三院醫療及健康科學學院高級臨床講師黃潔怡女士、中風患者吳凱琪女士。


持續運動 助患者恢復身體機能

中風患者蘇少球於2014年確診缺血性中風,右邊身體無法動彈,令他十分灰心及沮喪。當時他在家人鼓勵,及職業治療與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勤力做運動,出院後亦定時到日間醫院接受護理。約半年後,病情漸趨穩定,在日間醫院「畢業」。
惟畢業後,由於缺乏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他只能在家或到附近公園進行簡單運動,當時復康進度緩慢。幸好他積極參加伸展運動班,得到正規訓練,身體的恢復進度才逐漸改善。近年他亦開始使用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運動期間有影片詳細介紹,每一個動作都十分清楚,不論在家中或到公園運動,都能使用手機,按指導進行復康運動。」

隨着數碼醫療湧現,本港亦引入為中風患者度身編訂復康療程的流動應用程式,讓輕度及中度中風的患者在照顧者的陪同下,在家中透過AI人工智能應用程式,輔助進行復康運動。為了評估使用AI人工智能應用程式對改善中風患者的身體機能和生活質素的成效,新健社正招募中風患者進行研究,參加者需使用AI人工智能復康療程應用程式三個月,研究人員將會分析參加者在使用應用程式後的身體機能變化。

中風患者蘇少球先生正示範手部復康運動。
中風患者蘇少球先生正示範手部復康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