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6:55 2024-08-07
本地子宮頸癌新症個案雖有上升,幸而,有賴婦女健康意識增強,加上篩檢技術的準確度日益提高,不少患者能夠在早期被診斷、治療,得以根治。 女士們或有疑問,究竟幾多歲開始及每隔多少年接受篩查最有效益?有哪些方法識別癌變?今期婦產科專科醫生分享箇中關鍵。
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就如例行保養,四十五歲的阿貞深明這個道理。去年,她一如以往接受例行婦科檢查包括柏氏抹片檢查,發現子宮頸位置破損,於是再進行陰道超聲波檢查,但沒有發現異常。由於擔心子宮頸出現癌前病變,故此醫生建議她接受陰道內窺鏡,並抽取組織化驗,結果發現早期子宮頸癌。
她直言,過去數年並沒有感到任何不適,慶幸這次在篩檢中發現病變,接受手術切除後已痊癒。
HPV感染或致癌變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據顯示,二○二一年子宮頸癌的新症有五百九十六宗,二○二二年死亡個案為一百六十七宗,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百分之二點六。仁安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單詠濤指出:「子宮頸癌的確診數字在過去十年有上升跡象,死亡率則持續下跌,估計與婦女意識到篩檢的重要性有關,越早發現到病情,能夠治癒的機會越大。」
事實上,不少子宮頸癌個案是在早期確診,二○二一年的期數分布顯示,大約百分之廿四及百分之廿二患者分別在第一期及第二期確診,第四期確診個案則大約百分之十五。相關存活率也跟期數掛鈎,以二○一六年至二○一七年數字為例,第一期及第二期確診的存活率分別達到九成及七成五,第四期確診個案則只有百分之十六。
單醫生說,大約九成子宮頸癌個案與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有關,當中又以HPV16及HPV18型病毒最為普遍,佔當中七成。現時已發現的HPV基因分型超過二百種,約四十種會感染人類的生殖器官。假如女性感染了高風險類型HPV,便會令子宮頸出現細胞變異,引發子宮頸上皮內瘤,經過一段時間後,就有機會演變成癌症。
除了HPV感染,吸煙、有性生活的婦女,尤其過早有性行為或曾感染性病,以及免疫能力較差、患有慢性腎病、愛滋病或其他免疫系統疾病等因素,也會增加患上子宮頸癌的風險。
篩檢捕捉異常細胞
單醫生說,大部分早期子宮頸癌沒有病徵;如出現小便帶血、小便疼痛或背痛等徵狀痛,意味着癌細胞出現擴散,並有機會侵蝕輸尿管,故造成血尿。她提醒婦女,若然發現陰道有不正常流血,特別是經期與經期之間及性行為期間出現,便應盡早求診。此外,陰道有異味的分泌物、腳腫、全身疲倦及體重下降等,也是子宮頸癌可能引起的症狀,建議求醫檢查清楚。
單醫生說,雖然有些重視健康的婦女會主動接受篩檢,但亦有不少婦女有諱疾忌醫的心態,擔心接受篩檢後一旦確診,需要接受治療。她說,子宮頸癌篩檢有其重要性,以柏氏抹片檢查為例,研究就指它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及癌症。
「接受柏氏抹片檢查而出現異常結果佔總數百分之十二點三,其中出現子宮頸上皮細胞高度病變的只有百分之一點九;最後確診癌症的,為百分之○點三。」單醫生說。
篩檢目的是讓婦女能夠在早期發現病變,屆時可以進行外科手術切除或電環切除手術(LEEP),消除癌症風險,之後每年繼續進行柏氏抹片檢查,便可做到定期監察作用。
25歲起有性經驗宜篩檢
既然如此,婦女們應在幾歲開始接受篩檢呢?單醫生建議,廿五歲起並有性經驗的婦女可以接受柏氏抹片檢查,未有性經驗者則可視乎第一次性行為時間而接受篩查。完成第一次抹片檢查後一年,可以再進行一次,假如兩次結果屬於正常,則可在三年後再作檢查。她引述香港婦產科學院數字,三年篩檢一次,能夠捕捉逾九成病變;如果是高風險人士,建議更頻密地進行相關檢查。
柏氏抹片檢查,其實是「子宮頸細胞檢驗」,屬於一種簡單而快捷的測試,過程只需要數分鐘。醫生會利用一個窺器放進女性陰道內,然後再用小刮棒或刷子於子宮頸的表面位置抽取一些細胞樣本,再送到化驗室檢驗。大約九成結果為陰性,代表子宮頸沒有不正常細胞,因應個別婦女情況,醫生會建議下一次篩查年期;假如結果為陽性,也不代表患上癌症,但就需要跟進或再作進階檢查。
單醫生說,陰道內窺鏡檢查是為子宮頸癌細胞有異常的婦女提供進一步診斷,原理是利用特製光源顯微鏡,直接檢查子宮頸、陰道及外陰。檢查期間,醫生會用藥水塗抹異常位置,再抽取一至兩毫米組織化驗。假如證實為癌變,便需要再作電腦掃描,評估癌細胞有否擴散至盆腔、腹部及子宮頸兩旁。由於子宮頸癌細胞較常擴散至腎臟、輸尿管及肺部,屆時亦要接受X光肺片或其他影像檢查。
除了柏氏抹片,衞生署亦建議三十至六十四歲而曾有性經驗婦女,可每五年接受一次HPV檢測,或每五年接受一次HPV檢測與柏氏抹片合併檢查,以評估子宮頸有否受到高風險類型的HPV感染,一旦呈陽性反應便應再作分流測試。
疫苗助減癌病風險
現時子宮頸癌並非如大腸癌般納入政府資助的篩檢計劃,市民需要自費進行相關檢查。單醫生說,過去曾有不少慈善團體為有經濟困難的婦女提供免費篩檢,而一些社福機構、家計會及母嬰健康院亦有提供相關服務。而私家醫院亦有推出涵蓋子宮頸癌及卵巢癌等的健康篩查計劃,婦女們可按自身需要進行檢查。
一旦確診為子宮頸癌,單醫生指首要確認患者有否生育需要,假如仍有懷孕意願,便會與其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案。舉例說,希望懷孕、癌細胞仍未擴散的患者,可以透過電環切除手術或根除性子宮頸切除術,保留生育功能;如期數較後、腫瘤較大,會直接進行電療或化療。完成治療後,患者須每年進行覆檢,包括柏氏抹片、檢驗CA125或CEA癌症指數,以防癌細胞死灰復燃。
定期篩檢以外,接種HPV疫苗也有助於減低患上子宮頸癌風險。單醫生說,HPV疫苗能夠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HPV而引起的癌症及疾病︰「在沒有性經驗前接種,研究指能有效減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如果已有性行為,即使感染了某類型HPV,接種亦可以減輕感染其他HPV風險,達至保護作用。」近年,醫學界亦提倡男性接種HPV疫苗,避免患上因HPV而引起的癌症。
現時,衞生署轄下的學童免疫注射小組會為就讀小學五年級的女童接種第一劑九價子宮頸癌疫苗,並於翌年升讀小學六年級時接種第二劑疫苗。目前建議接種三針,至於是否需要注射加強劑,暫時仍在研究階段。
子宮頸癌篩查對象及建議 (一般風險、無徵狀並有性經驗婦女)
25至29歲 | 連續兩年柏氏抹片檢查結果正常,可每3年再篩查一次。 |
30至64歲 | 連續兩年柏氏抹片檢查結果正常,可每3年再篩查一次;或 每五年接受一次HPV檢測;或 每五年接受一次HPV檢測與柏氏抹片合併檢測 |
65歲或以上 | 如過去十年常規篩查結果正常,可停止接受篩查; 如從未接受過篩查,應接受篩查 |
驗尿可篩查子宮頸癌?
近年,市面上有產品指透過自行採集尿液樣本,便能測出子宮頸癌的風險。究竟是否能做到篩檢效果呢?
仁安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單詠濤說,暫時這類檢測仍未能取代柏氏抹片檢查,作為篩檢子宮頸癌之用,婦女應按其風險,定期進行適當篩檢。
根據「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資料,現時篩查子宮頸癌主要有三種方式︰柏氏抹片檢查、HPV檢查,以及結合兩者的合併檢測。其中,合併檢測只需要採集同一個子宮頸細胞樣本,便可同時進行化驗,有助發現子宮頸細胞變異及高風險HPV的存在,藉此提高篩查的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