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佈時間:15:20 2025-11-10
衞生防護中心收集的本地監測數據顯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全年皆會出現,在某些年份會在五至九月呈季節性上升,而在某些年份則呈不規則波動情況。因呼吸道合胞病毒相關入院個案主要是五歲以下幼童,其次是長者,專家建議高風險群組接種預防疫苗,全年防護不可鬆懈。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所引起。在香港,RSV感染全年皆會發生,流行模式與季節性流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流感在香港具有明顯的季節性,通常在冬季及夏季出現高峰期;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季節性特徵並不明顯,有些年份,其高峰期可能在五月至八月期間出現,但有些年份則無明顯規律。
二○二五年,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情況未呈現明顯的季節性高峰。衞生防護中心實驗室監測數據顯示,截至十月底,過去十二周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陽性百分比徘徊在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點五之間,相較今年上半年每周少於百分之一的水平為高,但遠低於以往高峰期錄得的百分之八至十。
RSV有甚麼病徵?
RSV可引致呼吸道疾病,例如氣管、肺部及中耳的感染。病毒可通過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飛沫直接傳播,或通過受污染的手、食具或接觸受到患者鼻或喉部分泌物污染的物件而間接傳播。
大部分健康的成年人和兒童感染RSV後,病情一般輕微。但這種病毒卻是引致一歲以下嬰兒支氣管炎和肺炎的最普遍原因,患者會發燒並有其他症狀,例如流鼻水、咳嗽、頭痛、食慾減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及間中會引起中耳炎。
哪類人士風險較高?
數據顯示,幾乎每個孩子在兩歲前都曾感染過呼吸系統合胞病毒。目前未有兒童適用的RSV疫苗,RSV容易在校園環境中迅速傳播。RSV會慢慢將細胞聚合一起,封閉兒童氣管,嚴重或導致缺氧。若一歲以下幼兒感染RSV,出現重症機會較高,易引致中耳炎、支氣管炎和肺炎,故醫生建議孕婦可接種成人版RSV疫苗,接種後將抗體傳給胎兒。
RSV對長者及長期病患者的威脅亦不容輕視。近日,香港大學研究團隊公布早前以全港公立醫院數據進行回顧性研究,發現感染RSV比流感更致命,而RSV感染亦令高危群組的重症及入院風險顯著上升。研究回顧了四萬四千七百七十一名成人住院患者的臨床紀錄,當中RSV患者三千五百六十五人;流感患者四萬一千二百零六人。結果發現,RSV患者平均年齡較高,共病指數亦較高。研究亦進一步發現,RSV患者的急性腎損傷、嚴重呼吸衰竭及細菌性肺炎的發病率較流感高約一點三至一點七倍;院內死亡率逾一成,幾乎為流感患者的兩倍。
RSV病毒尚無特效藥物
目前並沒有針對RSV感染的特效抗病毒藥物,只能靠支援性治療來緩解症狀。因此,醫學界呼籲五十歲以上且患有長期病患的人士,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病及免疫缺陷人士,以及六十歲或以上長者及院舍人士,應盡早接種RSV疫苗,以降低感染RSV的重症及死亡風險。研究指出,接種RSV疫苗後,對長期病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保護效能可達約九成半;對六十歲以上人士的保護效能可達約八成。
| 冬季常見傳染病 | 常見病徵 | 預防方法 |
| 呼吸道合胞病毒 | 發燒、流鼻水、咳嗽、頭痛、食慾減退、身體感到痛楚或軟弱無力。 |
|
| 季節性流感 | 發燒、咳嗽、喉嚨痛、流鼻水、 肌肉痛、疲倦、頭痛、嘔吐和腹瀉。 |
|
| 新冠肺炎 | 發燒、乾咳及感到疲乏。 |
|
| 肺炎球菌病 | 病徵取決於感染部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