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腳、汗斑夏天易出現? 汗斑真的難根治?│康健講健康

香港腳、汗斑夏天易出現? 汗斑真的難根治?│康健講健康

更新時間:14:59 2025-07-07
發佈時間:14:59 2025-07-07

潮濕悶熱的夏季,正是香港腳和汗斑發作的高峰期!最近您是否發現腳底莫名脫屑、趾縫發癢?或是胸前、後背出現曬不勻的白色斑塊?
這些惱人的皮膚問題,其實都是真菌在作祟。香港腳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引發難聞異味;汗斑雖癢感輕微,卻會在皮膚留下明顯色差,讓人困擾不已。

體癬是一種皮膚表層淺層黴菌(真菌)感染,患者可能無症狀、痕癢或灼熱。體癬患處比較特別,它呈現一個圓形、鱗屑性紅斑,邊界明顯且隆起,中央部分相對淺色,像皮膚上的一枚硬幣,故又名「金錢癬」。大多數皮膚真菌感染是由小孢子菌屬(Microsporon)、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或毛癬菌屬(Trichophyton)引起。體癬可累及身體的任何部位。
足癬,也就是「香港腳」,具傳染性,主要有三種表現形式。最常見的類型為厚皮型「莫卡辛型(moccasin)足癬」,呈現足底脫屑,有時伴紅斑及結痂。趾間型感染,則表現為趾縫間(通常是第四、五趾)龜裂與脫屑。炎症水泡型感染,則發生於足背及足側。莫卡辛型足癬常與手癬同時出現,形成所謂「兩足一手」的一個特別模式。

香港腳和牛皮癬有甚麼分別?

體癬可能與接觸性皮膚炎或異位性皮膚炎混淆,足癬亦然。足癬可與牛皮癬(銀屑病)相似。通常臨床檢查已足以診斷「香港腳」。但為了確診並排除其他情況,醫生有時可能會在紫外光下檢查患者的腳部,並可能會從感染部位刮下皮屑,使用顯微鏡幫助檢查,甚至把皮膚樣本送往實驗室進行黴菌培養。醫生會根據患者「香港腳」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採用不同的治療方式。 
治療「香港腳」,通常以外用抗黴菌藥膏為主,如咪唑類(imidazole)或丙烯胺類(allylamine)抗真菌藥膏。若感染範圍大或屬於慢性,則需要口服抗黴菌藥物(療程約3至4周)。「香港腳」屬淺層真菌感染,經適當治療後容易痊癒。
「花斑癬」,又稱汗斑,是夏天常見的另一種皮膚病。「花斑癬」較少因為直接接觸而傳染,致病真菌—皮屑芽孢菌,在正常人的皮膚上就存在,並不會對每個人都造成感染。 只有在特定環境下,例如個人體質特殊,或者皮膚長期處於潮濕悶熱的狀態時,這種真菌才會過度生長,導致汗斑的出現。患者可能會經歷輕度的瘙癢或不適感。皮屑芽孢菌喜歡溫暖、潮濕且富含脂質的環境,所以「花斑癬」常在夏季或冬季運動大量流汗的人群中出現。青春期前一般不會發病。其特點為軀幹、頸部與上臂近端出現界線清楚的色素增深或減退、伴少量鱗屑的圓形或橢圓形斑塊。

汗斑不能根治?

「花斑癬」的正式學名是「變色糠疹」,因為它可以是白色、褐色甚至紅色,取決於患者本來的皮膚顏色,並伴隨細微、麩皮狀鱗屑,輕輕抓時可見。患者通常在曬黑後才注意到,因為色素減退斑更明顯。
由於「花斑癬」的鱗屑較輕微,可能被誤認為藥物疹、神經性皮膚炎或牛皮癬,尤其是滴狀牛皮癬。若鱗屑極輕微,色素減退的斑塊可能會與白斑混淆。診斷「花斑癬」時,醫生會取鱗屑在顯微鏡下觀察是否有真菌孢子和菌絲,顯微鏡下可見典型的菌絲與芽孢—「義大利麵加肉丸」樣結構。如用紫外光燈照射時,受影響區域會呈現黃綠色螢光。
「花斑癬」有多種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外用和口服藥物治療,以及生活習慣的改善,如保持皮膚乾爽、通風、避免使用油性護膚品、減少陽光照射及注意個人衞生等。經治療後,「花斑癬」患者的鱗屑一般會在幾周內消失,但色素沉着恢復正常則需數月之久。
遺憾的是,雖然花斑癬可以非常有效地治療,但無法根治。復發每年都可能發生,甚至可持續二十年。夏季或冬季(如經常去健身房)時,復發的情況亦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