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15:28 2025-02-28

不少生蛇(帶狀疱疹)患者會形容生蛇的痛楚,好比生仔帶來的劇痛,甚至「痛過生仔」。一項全球大型調查發現逾三分一受訪者忽視生蛇危機,而當中過半數人患慢性疾病,其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正值「帶狀疱疹關注週」(本月24日至下月2日),香港西醫工會呼籲50歲或以上人士,及18歲或以上高危人士,盡快接種「蛇針」作預防。
大型調查揭露三分一受訪者忽視生蛇危機
一項全球調查於去年訪問了8,400名來自中國、美國、德國及日本等9個國家的人士,受訪者年齡介乎50至60歲,了解他們對個人健康、生活壓力及生蛇的觀點。當中4成受訪者患有慢性疾病,每10名受訪者中便有1人,患上超過1種慢性疾病。例如高血壓、心臟衰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及慢性腎病等,這些疾病都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加劇生蛇危機。

香港西醫工會副會長佘兆蔭醫生表示,調查指過半數受訪者自覺年輕,但往往忽略了年齡增長會增加健康危機。而每5名受訪者便有1人,自覺比實際年齡年輕10歲。另有過半數人沒有意識到,年齡增長會增加健康風險(包括生蛇),更有超過三分一受訪者表示「一點也不關心」生蛇風險,當中卻有過半數人患慢性病。
此外,有超過三分二人認為生活承受壓力,近半受訪者認為自己談不上健康,並感到孤獨或被忽略。佘醫生指出,情緒壓力也是其中一個引發生蛇的風險因素,市民不要忽視情緒健康的重要性。呼籲18歲或以上生蛇高危人士、50歲或以上一般人,應考慮及早接種疫苗,提升自身保護力,預防中招。
罹患慢性疾病可削弱免疫力誘發生蛇
生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當兒童或少年時期曾患水痘,身體痊癒後,有關病毒會潛伏於身體的神經細胞內。隨著多個因素包括年紀增長、患慢性疾病及壓力問題等,都會削弱免疫力,有機會令病毒再度活躍及引起生蛇。

香港西醫工會會長陸偉亮醫生表示,普遍50歲或以上人士,都曾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故他們日後都有機會生蛇。市民不應忽視生蛇帶來的後遺症,因為生蛇患處結痂痊癒後,可留下神經痛後遺症,隨時會困擾患者長達數年的時間,嚴重可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甚至令他們感到沮喪及無助。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亦建議50歲或以上,未曾接種過帶狀皰疹重組疫苗的人士,即使不確定曾否患過水痘,也可接種新一代蛇針作預防。但對疫苗中任何成分出現過敏反應、孕婦及發燒人士不宜接種。市民可諮詢家庭醫生或其主診醫生,根據個人情況選擇最合適預防生蛇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