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佈時間:08:02 2024-06-08

作為香港地道代表小食,蛋撻向來是不少旅客來港的必試食物之一,近年本地興起一股新式蛋撻熱潮,當中以主打酸種蛋撻的歐陸式麵包店Bakehouse名氣最盛。
創立於一八年的Bakehouse,最初憑創辦人Grégoire Michaud的四季酒店前糕點總廚名銜吸引市場目光,加上其紅磚外牆設計,吸引不少客人在門店外打卡,帶起一股新式酸種蛋撻的風潮,成為新一代網紅麵包店。
時至今天,Bakehouse店外人龍未減,並已拓展至五間分店,Grég表示除了做好產品質素外,主要靠四招保持人氣,包括專注麵包核心產品線、建立鮮明品牌形象、採用開放式店面設計,以及提供現場人手服務營造供不應求感。「我們看好香港前景,會繼續投資,未來兩年的門店數目將會翻倍!」

每天早上八時,Bakehouse甫營業門外已見人龍,除了買糕餅早餐的港人外,不乏特地前往朝聖打卡的旅客。
作為本地網紅麵包店,內地人常用的社交平台小紅書上自然有不少推介Bakehouse的帖文,甚至有用戶分享入手酸種蛋撻的攻略,例如「捕住」出爐時間提早排隊,以免白行一趟。
港人北上食買玩的大環境下,不少本地零售業大嘆難做,但Bakehouse彷彿處於平行時空,生意絲毫未受影響,過去兩年單是酸種蛋撻便賣出過千萬件,即日賣一萬多件,「我們很幸運,過去幾年生意一直只有增長,沒有下滑。」Bakehouse創辦人Grég自豪說。

曾任四季酒店糕餅總廚
在瑞士成長的Grég,自十五歲便於當地麵包店打工,取得瑞士認可的麵包師及甜點師文憑後,曾在全球多地的知名酒店任職餅廚,後來更在四季酒店任職糕餅總廚。
一三年,他與酒店業認識的拍檔放棄穩定高薪的酒店工作,自立門戶創立麵包批發工場Bread Elements,主打由自家酵母製成的麵包,供貨予本地酒店、餐廳及咖啡店,成功建立自家手工麵包生產線。
及至一八年,批發工場已走上軌道,Grég 認為時機成熟, 便再下一城創立Bakehouse。「當時看到市場上欠缺純天然的手工烘焙產品,更想將五星級酒店水準的糕餅帶到大眾市場,所以決定一試。」
在其前四季酒店前糕點總廚光環加持下,不少人慕名光顧品牌的招牌酸種蛋撻及牛角包,並在門店的復古紅磚牆打卡,成功帶起新式酸種蛋撻風潮,終成新一代網紅麵包店。「最重要都是做好產品,我們在疫情期間投資超過二千萬,遷往逾雙倍大的廠房,大大提升產能,自家生產線讓我們能夠一直保持到每日新鮮出爐,每日下午六點就會停止銷售,並在凌晨兩點重新開工製作, 靠高質素麵包留住客人。」

目標門店數目翻倍
除了做好產品,Grég分享了四招維持人氣的秘訣,首先是專注麵包核心產品線,「很簡單的一句『Less is more』,我們一直都有創新,但不會為拓展業務而硬要橫向發展推出過多產品,我是一個餅廚就專注做好麵包,做到最極致,自然能在麵包市場上突圍而出。」
其次是建立鮮明品牌形象。「我們很重視品牌形象的建立,由簡單易記的品牌名稱、門店裝潢到牌設計都花了不少心思,例如傳統烘培店一般都會用黃色、橙色、紅色等暖色系作為品牌主色,我們反其道而行大膽採用皇家藍,希望能夠營造獨特、清晰的品牌形象,加深品牌記憶點。」
至於門店設計,Bakehouse採用開放式店面設計,讓客人可以近距離看到麵包製作過程,「我們參考了歐陸式的開放式麵包店設計,讓工作間完全透明化,客人可通過玻璃看到餅師工作,製作過程一覽無遺,令客人信任我們的產品。」

最後一點,是Bakehouse採用歐洲常見的透明展示櫃,讓客人能近距離看到產品,在現場排隊等候時由店員逐一協助取餅,「一來能為客人提供服務,不用像大多數麵包店般需要客人自助取餅,二來能與顧客有多些交流互動,這個模式除了提升服務質素外,更能透過現場人龍製造供不應求的觀感,吸引路人駐足觀望。」Grég笑笑口說。
品牌創立至今踏入第六年,Bakehouse門店外的人龍仍然未減,更在本地拓展至五間分店,「我們仍然看好香港市場前景,繼會繼續投資香港,未來兩年的目標是門店數目能夠翻倍。」
他透露,部分新店將採取簡單的外賣咖啡店模式,但部分也會設有用餐區域,提供早午餐等餐飲服務。「其中一個新門店將會設於新界區,希望能夠接觸更多家庭客。」Grég說未來會繼續力谷批發業務,「除了繼續向酒店和餐廳供應手工麵包產品外,今年亦開始提供企業外送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