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商「一件包郵」後 網購物流投訴激增近一倍 消委會揭三大問題

更新時間:19:16 2025-08-14
發佈時間:19:16 2025-08-14

內地網購平台拼多多及淘實相繼在本港推出「一件包郵」優惠,吸引大量港人網購,但同時衍生大量投訴。消委會公布,今年首7個月接獲279宗網購物流服務投訴,比去年同期近增加近1倍,且超越2022及2023年全年總和。

消委會去年接獲約17,000宗網購相關投訴,佔整體投訴約四成,當中364宗涉及物流服務投訴;投訴主要集中於退貨承諾未兌現、智能櫃逾期收費及自提點服務質素欠佳等問題。

退貨承諾成空話

其中一投訴人在某內地電商平台購買價值1,650元人民幣的電腦顯示屏,平台標示「支持香港本地退」。她支付72元人民幣運費,選擇跨境配送至香港,卻發現貨品故障。她按指引將顯示屏送至合作物流點退貨,卻因「系統問題」等候40分鐘後無法退貨,後來更稱該貨品「不支持本地退」,反覆交涉一個多月無果。最終,經消委會多次介入,平台才為她辦理退貨及全額退款。

智能櫃呃鐘

另一投訴人收到速遞公司短訊,提醒24小時內於智能櫃取貨,否則需付逾期費。她在在時限內取貨,卻被收取逾期費。投訴人質疑系統計時錯誤,但速遞公司僅回覆廣告訊息。經消委會調查,速遞公司承認因技術問題導致短訊延遲,最終退還逾期費。

自提點管理混亂

第三宗投訴人網購後選擇C物流公司「包郵」集運至自提點。收到短訊通知貨件抵達後,他當晚前往取貨,卻被告知貨件已被取走。他發現自提點僅為一間商店,貨件堆放在無人看守的後巷,職員未有嚴格核對取件人身份。經消委會介入,C公司確認貨件遺失,並全額賠償貨品金額至投訴人的電子錢包。

消委會五項建議助消費者

消委會針對網購問題提出五項建議:一、仔細了解物流收費及服務條款;二、留意自提點是否自營,確認取貨安排;三、檢查貨件遺失或損壞的賠償政策;四、注意境外產品標準與本地差異;五、購物前與賣家確認退貨流程。消委會呼籲消費者保留交易記錄,遇爭議時可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