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的真實視角

小米集團(1810)電動車業務持續升溫,繼 SU7 熱銷後,首款豪華 SUV——YU7在內地已經開售,而甫於內地開售 18 小時,鎖單量便衝破 24 萬,市場反應遠超同級中型 SUV。上周,我出席了YU7 在香港首場Car show ,其YU7 Max 版選用「寶石綠」車身相當吸晴,突顯獨突個性之餘,亦更具現代感。而從用家的角度,YU7的智能座艙體驗也相當得人心,見微知著。

注意細節的用心

首先,三聯屏顯示(Xiaomi HyperVision)將核心駕駛資訊投影於擋風玻璃下方,視野無遮擋,資訊一目了然。空間方面,141公升前備箱+最大1758公升後備箱,收納能力突出,搭配車廂磁吸及滑軌設計,方便用戶自行加裝各類配件,車廂瞬間變身智能生活空間,滿足家庭及個性客群的需求,而座位亦設有按摩功能,相當貼心。同時,語音互動進行了升級,透過「超級小愛同學」支援車內五音區、外部語音控制,令操作更便捷高效。

另外,有一個有趣的findings,YU7 不但延續 SU7 對年輕科技愛好者的吸引力,SUV 實用屬性也成功吸納家庭市場。根據市場數據,內地YU7的 平均用戶年齡約33歲,而女性消費者的比例逐月攀升。以7月計,其女性消費者佔比達34.9%,比6月高近5個百分點,而色彩偏好上,流金粉及寶石綠最受女性青睞,男性則偏好寶石綠和寒武岩灰。iPhone 用戶佔比高達 54.5%,以一線城市如上海、杭州、北京為主要訂單來源,顯示高消費力及對新品牌智能汽車的高度接納。

汽車業務爆發,數據亮麗

電動車已成小米增長新引擎。第二季智能電動車及 AI 業務收入達 213 億元,年增率達 234%,汽車交付 81,302 輛,虧損明顯收窄。集團合伙人兼總裁盧偉冰表明,全年交付目標 35 萬輛有望達成,下半年力爭轉虧為盈。YU7 內地三款配置,定價由 25.35 萬元起,Max 版加速3.23秒,標準版續航達 835 公里。性能與價格兼備,持續引領智能 SUV 市場,演化為跨領域的科技出行巨頭。

投資者經常擔心,企業若僅依賴單一板塊或產品,增長的可持續性將面臨挑戰。小米造車之路一向是步步為營。而今次的YU7 以真正智能座艙和用戶體驗為賣點,令傳統 SUV 市場面貌一新。電動汽車成為小米高增長業務板塊,亦有望改寫集團整體價值定位。首度在港亮相的 YU7,不只是產品,更是小米從「手機-家電」擴展至汽車的象徵。

小米令人佩服的是,集團的產品是充滿話題性,持續是市場的Spotlight 。SU7的起步及成功,集團如何將YU7的成功模式複製到更多市場和產品線,這可就又牛了。

艾明資本董事總經理庾婉華(Avy Yu)

曾任職上市公司投資者關係部門,現時為專業投資者,金融財務學碩士,定期撰寫內地文章並每月錄得近百萬閱讀量。筆者並出任商業顧問公司執行董事至今,專長引入及深化投資者關係及企業融資策劃方案。投資涉及風險,本文內容為供參考,亦不構成投資建議、邀約、購入、出售任何產品。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