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與英國的夜市經驗

近期針對推動夜市的討論不絕,特首李家超上周說,要在中秋節前後推出晚間活動,而且一直跨越到新年,意味「夜市計劃」為時將長達四個月。要發展夜市,香港現時缺乏針對夜生活消費、具代表性的公開統計,但參考中國內地和英國的一些統計調查,或許可以提供一點看法。

內地社交平台抖音旗下巨量引擎研究院上月發表報告,利用多個社交媒體平台「打卡」數據,排列三百三十七個內地城市的「夜間經濟繁榮度」,排名前十的城市,除了北上廣深這些傳統一線城市,也包括重慶、蘇州和西安等擁有相當歷史文化底蘊的「新一線城市」。

這些城市的熱門夜間活動各有特色,例如成都是逛街、購物和看熊貓,重慶是逛景區和看夜景,三亞就是看海景、住酒店。現時不少海外城市的夜間活動除了夜店、酒吧,音樂會、逛博物館和夜間觀光等文化娛樂活動亦越來越受歡迎,相當值得現時聚焦於購物和餐飲的香港借鑑。其實香港夜景也是全球聞名,是否也可加以推廣?又例如香港晚上的街舞文化相當受年青人歡迎,隨着霹靂舞打入奧運和亞運大舞台,能否成為香港夜生活的特色,吸引遊客?

至於二○一五年成立的英國夜間產業協會(以下簡稱NTIA),今年二月亦公布最新一份統計調查,指出二○二一年夜生活消費按年回升兩成至九百三十七億英鎊,佔市民整體外出消費約六成五,恢復至接近疫情爆發前水平。不過,受疫情影響,夜生活消費佔英國經濟貢獻則只有百分之四點一。

或許英國和香港現況難以直接比較,但報告結語卻值得參考。過去兩年全球備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NTIA肯定小企業和自由工作者疫情期間在夜生活消費市場上的貢獻,形容小企業「非常頑強」,新增職位和企業數目在疫情期間都見回升,但這些企業都面對嚴重的成本飆升問題,需要政府大力提供支持。至於包括音樂人、舞者等一眾自由工作者,NTIA指一旦他們消失或轉行,市場就可能再也無法補充到這些知識和能力。

香港其實也存在類似情況,自從放寬防疫措施,不少食肆都未有延長營業時間,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成本,燈油火蠟人工租金全都是錢,當客流不足時自然會提早關門控制成本。要重振夜生活消費、甚至整個香港零售餐飲市道,政府在政策措施上提供適切支援,為企業減輕成本負擔,作用非常關鍵。

人才方面,其實不單止文化娛樂,餐飲行業都相當依賴人才,以香港的情況而言,由來港舉辦演唱會的國際巨星、擁有一門好廚藝的廚師、街頭Busking出色的歌手,甚至屹立廟街多年的「睇相佬」,對市場消費都可以帶來不同程度的推動作用,好好甄選人才、吸引人才、保留人才,才能為夜生活注入動力。

更多文章